抓好仔鹿疾控保证养殖效益(二)

编辑:Evan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病因由于幼鹿在发育过程中因维生素D不足(一般为母鹿饲养不良引起),钙、磷不足或比例失调引起。另外,晚秋产的仔鹿,由于哺乳期短,发育不良,更易发生本病。

抓好仔鹿疾控保证养殖效益(二)

佝偻病

病因由于幼鹿在发育过程中因维生素D不足(一般为母鹿饲养不良引起),钙、磷不足或比例失调引起。另外,晚秋产的仔鹿,由于哺乳期短,发育不良,更易发生本病。

症状患鹿食欲减退,反刍减少,站立困难,弓腰弯背,步履拘谨,疼痛。有的鹿腕关节明显肿大,行动小心,并有异嗜现象。本病死亡率不高,但严重影响生长发育和以后的生产能力。

预防在母鹿妊娠期、哺乳期应给予含维生素多和含鹿专用骨粉含量高的饲料,保证仔鹿发育正常。饲料要全价,防止饲料单一和突然变换。鹿舍要干燥,阳光充足,经常驱赶仔鹿增强运动。

治疗应以骨粉或蛋壳粉10~20克,每日混食喂给;口服鱼肝油10~20毫升。

幼鹿下痢

病因多因圈舍潮湿、泥泞,仔鹿床污秽不洁,没有垫草或垫草潮湿,仔鹿舐吮污物、污水等而易引起下痢。特别在夏季多雨和晚春霜冻降温天气,卫生条件不好,发病愈多。

症状仔鹿多表现为精神沉郁、离群,喜卧,不吃奶,很快变消瘦。呈消化不良性下痢,排白色稀便,带有粘泡沫并混有粒状物,嗅之有酸味,不太臭。细菌性下痢,稀便为黄白色或黄绿色,严重时混有血液,恶臭。

治疗应早期进行,以促进消化、清肠制酵、抑制细菌、调整胃肠功能、适时收敛和补液为主。因仔鹿捕捉困难,药量应适当增大。链霉素0.5克、盐酸黄连素10毫升,一次口服。硫酸庆大霉素50~100毫克,口服。

舔肛症

病因发病初期,由于母鹿有舔食仔鹿肛门,促进仔鹿排便的习性,最初不易被发现。至到肛门处破裂,肛门括约肌外翻,排粪受到影响时才被发现。此病发病原因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

症状病初仔鹿尾巴向后或向上立起时较多,有时会发现有新鲜血迹出现。母鹿则越出血越舔食,病仔鹿排粪困难,弓腰努责、做排便动作,而无粪便排出。后期,肛门处形成漏洞,排便失禁。不吃奶,弓背,低头,昏迷鼾睡,四肢冷厥,腰部蜷缩,眼球凹陷。

预防与治疗应提前预防,母鹿怀孕后期要做到饲料营养全价,春季多喂一些青草、树枝等青粗饲料,产仔季节要搞好圈舍卫生,经常打扫,定期消毒。同时应早发现早治疗,如发现有仔鹿肛门被舐伤,应将仔鹿从圈中隔离出来,定期哺乳,肛门口周围涂擦软膏或仔鹿舔肛灵膏剂。

肠毒血症

该病是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很重要的鹿传染病,以小肠出血为主要特症。发病快,来不及治疗,多死亡。对于仔鹿来说多发于断奶分群后,膘肥体壮的仔鹿多易先得此病。

病因本菌存在于土壤和污水中,当饲料突然变化时,魏氏梭菌在肠胃中产生大量毒素而被吸收到血中,引起中毒。

症状突然出现发病死亡鹿,病程长的可见独卧一隅,反刍停止,腹围增大,呼吸困难,粪便多带血呈酱红色。体温升高至40℃~41℃,运动失调,口吐白沫而死亡。解剖胃和肠处多充血,在小肠呈“灌血肠”样。

治疗本病多来不及治疗,发现此病后应首先停喂饲料一天,全群在水中投入抗生素药物,对有症状的要大剂量注射青霉素和链霉素,至病状彻底消失,再次给料时从原来料量的1/3起逐渐增至原料量。

    标签: 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