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伪结核棒状杆菌病的诊断

编辑:Dave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骆驼伪结核棒状杆菌使病驼消瘦,病初体温正常,精神委靡,食欲减退,活动减少,有腹泻表现;随着病程的延长体温升高到40~41.8℃,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腹泻。

骆驼伪结核棒状杆菌病的诊断

1 发病情况

农七师一二四团一养殖户,所有骆驼的饲养方式是常年放养在荒漠戈壁草场,共计饲养42峰,发病5峰,发病率为11.90%,全部死亡,病死率为100%。发病年龄从2月龄至10岁均有发病。此病的发生无明显的年龄界限和性别之分,也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春季发病较为多见。

2 临床症状

病驼消瘦,病初体温正常,精神委靡,食欲减退,活动减少,有腹泻表现;随着病程的延长体温升高到40~41.8℃,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腹泻。

3 病理变化

病死驼体表有创伤,体表浅淋巴结化脓性肿大;肠系膜淋巴结有水肿也有化脓,小肠肠壁有1~3 cm大小不等的干酪样结节,有的结节切开后流出白色无味牙膏状脓汁。肺脏肿大,且布满大量的干酪样、大理石样直径1~7 cm的结节。肺门淋巴结水肿。脾脏边缘有出血点。心脏、胃、肝、肾、膀胱无明显病理变化。

4 实验室诊断

(1)取心、肺、肝、脾血液涂片,经革兰氏染色显微镜检查,可见0.1~3 μm小而不规则的杆状,染色不均,呈革兰氏阳性。

(2)细菌培养,将采集的肺、肝、脾接种于肉汤37℃ 36 h培养,培养至24 h时肉汤混浊,继而清朗,管底有颗粒状沉淀,肉汤表面形成灰白色薄膜,36 h后沉至管底,革兰氏染色显微镜检查结果同心、肺、肝、脾血液涂片。

(3)将肉汤扩菌培养物在去纤鸡血培养基上37℃ ,36 h培养,在培养基上长成小、灰色和灰白色鳞片状菌落。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至48 h,菌落逐渐长成干燥无光泽颗粒状,中心凹下。表面有数层同心环,边缘呈锯齿状。经革兰氏染色镜检结果同心、肺、肝、脾血液涂片。

5 小结

(1)根据发病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细菌分离培养,确诊是由伪结核棒状杆菌所引起的骆驼伪结核棒状杆菌病。

(2)本病的病理学特点是在肺部、小肠布满大小不一、数目不等的干酪样、大理石样结节。

(3)本病的防治,主要是尽早发现即时隔离病驼和环境消毒为主。治疗可使用抗革兰氏阳性菌的抗生素大剂量使用。但是早期治疗有一定的疗效。一旦病到后期,治疗效果不佳,预后不良。

    标签: 骆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