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着骆驼奔小康,乌拉特后旗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编辑:Aaron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骑着骆驼奔小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中国“红驼之乡”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像红驼一样坚忍不拔的牧民,以强烈的生态意识和科技意识,挽救濒临消失的红驼,振兴驼产业、驼文化,在驼铃声声中奏响了绿色协调发展新乐章。

骑着骆驼奔小康

红驼是世界珍稀畜种,属食草家畜,是荒漠草原上适应能力最强的物种,不吃不喝能坚持60天。驼毛以紫红色为主,是国家二级保护畜种。

中国红驼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阴山以北的乌拉特荒漠和半荒漠的草原上。十几年前,因为生存环境恶化和市场开发不足,红驼在乌拉特后旗辖区只剩700余峰。当地牧民十分心痛,于是萌生了创办协会保护红驼的想法。

乌拉特后旗戈壁红驼协会理事长宝音德力格尔是土生土长的牧民,他告诉记者,2004年在政府的支持下,红驼协会成立,12年的保护性繁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他家现有红驼150峰左右,“几近灭绝的红驼增加到现在的4万多峰”。

有人担心红驼数量的增长会伤及草原,宝音认为,草原和红驼的关系并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和谐共生关系。宝音还告诉记者一个“生态秘籍”:限制或者是禁止草原畜牧业并不是保护草原的办法,反而有可能破坏草原的生态。实验证明,什么都不饲养的草原并不比饲养了动物的草原长势更好。骆驼是软蹄动物,不会轻易踩死植被,在觅食过程中还会踩踏鼠洞,减少鼠害;而且骆驼吃草不会连根拔起,地表的草经骆驼啃食后,根系会加速生长,促进地表植被恢复;其粪便也能肥土。

骑着骆驼奔小康

据了解,每200亩草场供养一峰骆驼是草原恢复与骆驼繁育的合理界限。牧民恪守着这一标准,绝不为了经济利益而超越草原的蓄养能力。

为促进红驼养殖科学化、草原保护合理化,牧民与内蒙古农业大学联合做大做强驼产业,走上一条产学研结合,科学保护利用草原的道路。红驼全身都是宝:驼毛轻软保暖,加工的被褥棉衣深受消费者青睐;驼肉口感鲜美;驼乳加工的酸奶、奶酪营养丰富,容易被吸收;驼骨还是制作项链的上等材料。牧民开动头脑,将红驼进行深加工,一批批驼产品销往外地甚至出口国外。

巴图是红驼协会会员,开了家奶食品店,主要销售驼酸奶、驼奶酪、风干驼肉等。牧民朝鲁一家三口收入全部依赖骆驼养殖,销售骆驼和驼产品一年能挣十几万元,家里还买了车。朝鲁的妻子笑着对记者说:“我们也可以有‘说走就走’的旅行。”

随着骆驼经济的繁荣,骆驼文化也在乌拉特后旗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2005年,乌拉特后旗开发了驼球比赛项目,迄今为止已举办过六届国际驼球邀请赛;2009年,该旗被授予“驼球之乡”的称号;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乌拉特后旗蒙古族驼球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乌拉特后旗驼球列为竞技类表演项目。与旅游结合,当地建设戈壁红驼艺术馆,介绍和普及骆驼起源繁育知识,展示放归骆驼民俗文化场景,成为民族文化旅游新亮点。

红驼之乡的振兴,是生态脆弱地区寻找绿色协调发展之路的生动实践,展示了新牧区新牧民环保意识、市场意识、产业意识等的跨越提升。辛勤的蒙古族牧民将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书写自己更加光明的故事。

    标签: 骆驼 骆驼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