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蟥养殖技术之水的PH值污染要求

编辑:Aaron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蚂蝗养殖是利用野生蚂蝗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生物,目前有金钱宽体蚂蝗、菲牛蛭等野生蚂蝗生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饲料等生物转变为生物能,以取得蚂蝗的机体和药材等生物产品的生产。蚂蟥养殖技术之水的PH值污染要求
水的盐度及PH值

蚂蟥对水的pH值(酸碱度)的适应性也是很广的。医蛭、金线蛭等许多常见的蛭类通常可以同时在pH值为4.5~10.1这样广的范围内长期生存,因此,蛭类是一种广酸性动。

但是,在自然水域里,姪类一般生活在pH值变化縝度很小的水域里。金线蛭、医蛭一般在pH值为6.4~9的水域生存,扁舌蛭在pH值为6.3~7.2的水中生存,而尺蠖鱼蛭在pH值为7以下的水中未曾发现。所有蛭类一般不生活在pH值极低的酸性水域中,这显然是由于有机质的严重污染或腐殖质的腐败所产生的毒性所致。

水的容氧度和污染

大多数蚂蟥能长时间忍受缺氧环境。在氧气完全耗尽的情况下,医蛭可存活3天,黄蛭可存活2天,这可能是体内共生菌进行厌氧呼吸的结果。因为即使没有外界氧的进入,蛭假单孢杆菌也可通过发酵分解蛭类体内贮存的血液等营养成分,在短时间内维持蛭类的生命活动。但一般情况下,蚂蟥多生活在含溶解氧0.7毫克/升的水域里,低于一定的溶氧度时,蚂蟥就纷纷钻出水面,爬到岸边土壤或草丛中,呼吸空气中的氧气。在空气闷热,低气压的天气,水中的溶氧量较低,蚂蟥表现出不安并向水面或岸上移动,所以利用蛭类的这种行为可预报天气变化。

目前,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江河、湖泊受到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垃圾的污染,水田也受到化肥、农药的残毒污染。蚂蟥和其他水生动物一样,数量急剧下降,这是导致药用蚂蟥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前,许多种蚂蟥被当作害虫“吸血鬼”来消灭,采用了人工捕杀和农药毒杀。而今蚂蟥已成为评价湖泊、河流水质污染状况的指示动物之一。日本学者高桥章等提出利用水姪的忍耐力和反应状态来鉴定水毒物的种类和浓度。

日本医蛭对DDT有相当于某些蚊、绳的酎药性,DDT浓度大于100时才有把它杀死,结果表明有16%的DDT被其吸收。在日本医蛭的提取物中有49%的DDT脱氣化氢而成为无毒的DDE。鉴于这种情况,采集药用蚂蟥时应选择无污染、无化肥、无农药残留的水域,以提高其药用的质量。同样,养殖蚂蟥也应选择无污染,无农药、无化肥使用的场地进行,否则会使养殖的蚂蟥因水质不适而外逃或造成大量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