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鸡副伤寒的防治

时间:2024-11-27 编辑:Burke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鸡副伤寒是禽病,说明败血性传染病,临床症状:病雏闭目、垂翅、厌食、畏冷。下面就介绍一下山鸡副伤寒的症状以及防治方法。

山鸡副伤寒的防治

疾病概述:

禽伤寒是由禽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主要发生于青年鸡的一种急性败血病,临床上以发热、贫血、冠苍白皱缩、白细胞大量增加与红细胞大量减少为特征。本病是世界性分布,给养鸡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病原

本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不产生芽胞,无荚膜,不能运动,在四磺酸肉汤等选择性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抵抗力不强,60℃10分钟即被杀死,在阳光照射下仅能生存数分钟,但在阴暗处的水中则可生存20天。一般的消毒药,如01%石炭酸、2%福尔马林和1%高锰酸钾在数分钟内即可将本菌杀死。

流行病学: 鸡、火鸡和珍珠鸡等均对本病易感,其它如鸭、鹅、鸽、鹌鹑、麻雀等也可被感染。1~5月龄的青年鸡表现高度敏感性,而2~4月龄最易发生,雏鸡与成年鸡时有发生。 带菌禽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来源,被污染的种蛋也能传染。带菌禽不断从粪便中排出病菌,污染土壤、饲料、饮水和用具等经消化道而感染本病。也可通过眼结膜等途径感染。野禽、动物和苍蝇及饲养人员也可机械地传播本病。

临床症状:

经过4~5天的潜伏期开始发病,青年鸡或成年鸡感染发病,随着病菌毒力强弱和禽体抵抗力不同而有差异。 病初表现饲料消耗量突然下降,精神萎顿,翅下垂并离群呆立一旁,冠与肉髯苍白,羽毛松乱,食欲废绝,口渴,发热,体温升高至43~44℃,排出淡黄绿色或绿色稀粪,沾污肛门周围羽毛。急性型病程约2~7天,一般为5天左右。慢性型可拖延数周之久,死亡率较低,发病禽可以康复成为带菌者。 雏鸡发病表现精神沉郁,生长不良,食欲停止,排白色粪便,肺部受到侵害时则有呼吸困难与喘气症状,病程较短,死亡率可达10%~50%。

病理变化:

最急性病例由于病禽迅速死亡,通常不见明显病理变化。病程稍长的病例,可见典型病理变化,肝、脾显著肿大,充血潮红,表面常可见灰白色粟粒状坏死小点,胆囊充满胆汁而膨大。亚急性或慢性病例,肿大的肝脏变成淡绿棕色或古铜色,并且十分脆弱,肝和心肌常可见散在的灰白色小坏死点,脾和肾显著充血肿大。卵巢、卵泡、卵黄常见充血、出血、变形、变色,母禽常因卵泡和卵黄囊破裂而引起腹膜炎。在肠道一般可见轻重不等的卡他性肠炎,内容物粘稠,含有多量胆汁。通常小肠的病变较为严重。 雏鸡病理变化与雏鸡白痢基本相似,特别在肺与心肌中可见到灰白色结节状的小病灶。

实验室检查:

根据发病特点、临床病理特征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须进行实验室试验以分离和鉴定病原菌。 临床上注意与禽霍乱、鸡新城疫的区别,禽伤寒的肝脏和脾脏极度肿大,肝且经常出现古铜色的色泽变化及肝表面常见散在的灰白色小坏死点,而禽霍乱和鸡新城疫主要表现病禽的显著的全身性出血现象。

防止措施:

1.抗菌药物治疗 治疗鸡伤寒的常用药物与鸡白痢基本相同,有磺胺类、呋喃类及抗菌素类药物。

2.中草药方剂治疗 白头翁50克,黄柏、秦皮、大青叶、白芍各20克,乌梅15克,黄连10克共研细末,混匀备用。连续用药7天,前3天按每只鸡每天15克,后4天每天1克,混入饲料中喂给,治疗禽伤寒有较好的效果。 防制 防治与鸡白痢基本相同,包括定期对种鸡进行检疫,防止传染原引入种鸡场,加强种蛋消毒与孵化管理。 用来免疫接种鸡伤寒的疫苗有死菌苗和弱毒苗两种,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标签: 山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