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在呼啸,漫天黄沙飞舞,蓝天上有一群鹰飞来……这是古龙小说《大地飞鹰》里的场景。在很多人印象里,鹰,是一种神秘的动物。在南京,就有这么一位市民赵先生,从北方移居到南京的驯鹰术师父那里得到了一只鹰。他每周会在菜场买一只兔子喂自己的“破花鹰”,并定期带它到野外“打猎”。他说,每年开春将鹰放生回“迁徙大队”的时候,心中都是无限不舍。
结缘 师父欲“退休”,以鹰相赠
照片上的这只两岁的母鹰是赵先生养过的第五只猎鹰了。他说,自己每年放飞一只鹰,这一只的脾气最好,和自己的感情也最深。他说,由于南方本就不是鹰的栖息地,自己也是偶然机会,结识了驯鹰师父,一位从北方移居到南京的80岁的驯鹰术继承人。今年7月份,老人家的身体不适,于是将他那只一岁半的猎鹰送给自己的爱徒赵先生。
记者在赵先生家中见到了这只鹰,两只眼睛炯炯有神,翅膀张开有一米四的样子,好生威武。赵先生的鹰是只母苍鹰中的“破花鹰”,“挑长褂,云肩薄,胸膛宽,蛤蟆头,漂亮!”赵先生说,1岁的鹰叫黄鹰,2岁的叫破花鹰,3岁的叫“转子”,他的这只就是一只十分棒的破花鹰。
每个礼拜,他会买一只兔子给它吃。为了保持猎鹰在野外的捕猎状态,赵先生的投食严格模仿猎鹰在野外的饮食习惯,头一顿吃半只兔子,让猎鹰饱得胸脯都撑起来,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每天吃一点生兔肉,直到将一只兔子吃完。“一个礼拜吃一只兔子,一共70元。”赵先生说,猎鹰的消化道很娇嫩,为了它的健康,如果菜场买不到活兔,他就买生牛肉给它吃,绝不将就。
相处 在“战斗中”培养起“情感”
为了能够让自己的鹰保持猎鹰的捕猎习性和野外生存能力,从今年10月21日起,赵先生就严格的用调整食量的方式监控它的体重,成功地将猎鹰的“膘”从1000多克下降到800多克。
然后,赵先生就在11月初带着自己的鹰去南京周边的森林实战了。打猎前,猎禽处于饥饿状态,精神抖擞,禽羽紧贴,杀气腾腾,随时都有飞扑之势。“俗话说,不见兔子不撒鹰。”赵先生和他的驯鹰师朋友们驱车来到滁州的深山里,等人发现了草黄色的野兔的踪迹时,就松开猎鹰身上的绳子,那鹰就如离弦的箭一样,展翅飞进森林里。有时,这些驯鹰人需要跟在猎鹰后跑上两三公里,才能追上成功捕获野兔的鹰们。赵先生说,自己的鹰每次都能成功的捕获猎物,他从不将这些野味“中饱私囊”,而是全部用来犒赏自己的鹰。
放生 蓝天才是雄鹰的归宿
赵先生和鹰的感情很好,“驯鹰人也要时常和鹰说话,让它熟悉你的气味和声音。”除了这些,赵先生还得学会从它的排泄物等判断出鹰的身体状况,从它的叫声、动作等来判断它的情绪……赵先生说,和鹰相处就像恋爱,也马虎不得。
猎鹰也会和主人闹脾气。这个时候的猎鹰外出时会东张西望,时不时抬头望着天空,这就是它想“跑路”啦。赵先生说,这个时候会用控制喂食量的方法让猎鹰舍不得离开自己。“就是保持每天喂食,让它吃不饱,但是又期待明天说不定主人会让我吃顿好的呢,慢慢的就越来越依恋喂食者。”赵先生说。
不过,显然光靠“吃”,还是留不住它的心。虽然赵先生对这只猎鹰感情很深,但是他无奈地对记者说,自己和很多驯鹰人都知道,再好的猎鹰,都有“漂”走的一天。“鹰的寿命也就20几年,真正能和我们驯鹰人在一起的时光并不多,它的归宿始终是天空。”赵先生说。
“野外的鹰每年秋天从北方迁徙到温暖的南方垒窝,等开春后在飞回北方。”为了不影响猎鹰的繁殖,赵先生的每一只猎鹰都在开春时放生,让它能够加入迁徙的大队,顺应自然,回归野外。“ 其实每一次放生的时候,我都很心痛。”
鹰、雕、隼有什么区别
刚拿到线索的时候,记者脑海里飘过一本小说《神雕侠侣》,但转念一想,雕和鹰应该不是一回事!记者咨询了南京红山动物园的相关专家,专家介绍,多数情况来讲,鹰比雕要小。雕多数是满腿是毛,而且个头大,多数属于大型猛禽,比如金雕,草原雕,白肩雕,白头海雕等(但也有小的,比如靴隼雕),而鹰相对小点,多数是中小型猛禽,多数腿上没毛,只有杆。而隼的特征就比较明显了,多数嘴比普通的鹰/雕宽而短,眼睛大而圆。不过目前红山动物园里没有鹰,没有雕,也没有隼,只有两只秃鹫。
他的矛盾与困惑
猎鹰驯养已有千年历史 被联合国列为“活的人类遗产”
将野生老鹰进行驯化,然后用来捕鸟、野兔等小动物,补充冬季匮乏的食物,在我国一些民族中,鹰猎是一种生活方式,千年以来,也形成了一种传统文化。拥有上千年历史的猎鹰驯养艺术今年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活的人类遗产”。“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职业驯鹰人,也会定期举办各种驯鹰比赛,甚至还有国家举办猎鹰选美大赛。”赵先生说,今年在沙特阿拉伯举办的世界猎鹰大赛,中国只有两个人参加,一个来自北京,一个来自云南。
国外还有许多机场用猛禽驱逐可能给飞机起降带来危险的鸟群。西班牙鸽子数量巨大,它们在看台上留下的粪便不仅给清洁工作带来麻烦,还可能对球场设施造成损害。此外,球场草皮需要不断播撒新的草种,然而当草种撒下后,鸽子便会飞来觅食,并将新草种吃掉,因此俱乐部不得不“雇佣”猎鹰来驱赶鸟类。比如西班牙马德里竞技队像不少欧洲球队一样,用猎鹰来保护他们的球场草皮。
有些年轻人纯粹为了“好玩” 是折磨动物而不是“鹰猎文化”
而据网友反映,目前鹰猎有些是年轻人玩乐的方式之一,与传统文化相去甚远。“确实有很多年轻人对鹰的了解不多,更谈不上鹰猎文化等,他们纯粹是觉得好玩。”赵先生说,此前,他也在网上见过不少年轻人将血淋淋的折磨动物的照片晒在网上的记录。“鹰猎并不是我一开始想得那么简单,里面有很多的学问。从我养鹰到现在,所有的鹰都放了。”赵先生说,有的时候看到受伤的鹰,或者等待被屠宰的鹰,如果不解救,它们最终的归宿就是被人食用。
“我们是不鼓励市民在家中养野生动物的,大型猛兽有攻击性,对人会造成威胁。”记者昨天从红山动物园了解到,由于鹰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如果没有饲养证,是不允许私下养鹰的。
赵先生表示,尽管鹰本性很野,但经过驯化后就会收起野性。再加上平时驯鹰人都会把鹰拴住,所以不会做出什么袭击人的举动,反而会被人的一些举动或声音吓到。
期待规范立法在保护动物的同时 规范民族文化的传承
江苏维世德律师事务所唐岩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有关规定,鹰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不允许私自圈养。换句话说,鹰在内的野生鸟类一般是不允许个人私自驯养和经营的,除非得到野生动物保护部门的行政许可,否则不具备驯养资质。
所以,鹰猎也让赵先生很矛盾,因为鹰是野生动物,专家不建议市民驯鹰,但是鹰猎又是老祖先传下来的很有意义的活动。早在4000年前,哈萨克族的祖先就有养鹰驯鹰的习惯,公元前500年传到了亚洲其他地方。而今天哈萨克斯坦依然被誉为“猎鹰故乡”。每当岁寒积雪、野兽觅食的时节草原上就有了不少架鹰出猎的人们。哈萨克斯坦每年都会举办一届全国性的狩猎大赛,猎手们带着自己的助手——猎鹰,从全国各地过来参加比赛。“据了解,目前在我国的东北、蒙古等地都保留有传统的捕鹰、驯鹰等鹰猎文化。在国外,西方、中亚地区也有大批的鹰猎爱好者,并且立法保护,有标准的操作模式。”
在采访中,赵先生告诉记者,他不会让这项活动失传,他会寻找那些被卖到餐馆、受伤的鹰,驯服它们,再放它们重新回归自然。“其实,最重要的还是保护,在保护这个物种的同时,传承古老的鹰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