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明:“找到小时候的味道”

编辑:Bess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杨玉明:“找到小时候的味道”

杨玉明在大棚里修剪葡萄枝

  “我是个农民,从小在菜地里玩大。饿了,拽个西红柿就吃,抱起包菜就啃,那味道真好!现在,很少能吃到那样的蔬菜。我就想自己种菜,想找到小时候那种味道。”8月20日,文峰区金源家庭生态农场主杨玉明在大棚里修剪葡萄枝,汗水顺着他的脸颊不停地淌下来。

  简单、朴素的梦想让从商多年的杨玉明回归土地。2013年,他流转了文峰区宝莲寺镇东风村20多户农民的100余亩耕地,建设金源家庭生态农场,开始了发展自然农业的追梦之旅。

  “头一两年,我先种草,投入了100多万元。”杨玉明爽朗地笑了。因为流转的土地长期施用化肥,土壤板结,杨玉明决定先养地,在地里施生物有机肥,自然分解土壤里的有害物质、改良土壤;同时,让地里的野草自由生长,野草本身可以吸纳分解有害物质,也可以做很好的有机肥料;然后,再反复深翻、旋耕土地,把地养肥。

  虽然经济上受了不少损失,但生态环境却得到良好恢复。两年后,杨玉明的100多亩地土壤肥沃,绿意盎然,七星瓢虫触目可及,鸟雀成群结队,野生动物甚至在地里安了窝,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接下来,杨玉明种了40多亩蔬菜、50多亩果树,搭起了猪舍、牛羊圈,建起了300立方米的沼气池。他除草不打药,全靠人工。同时,他将拔除的野草晒干,打成草粉喂羊养猪,再把羊、猪等畜禽的粪便收集起来,作为沼气原料。沼气通过管道进入大棚,配合移动式臭氧发生机进行灭虫灭菌,沼渣、沼液则用来施肥、增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种养模式。

  为提高自然生态农业效益,熟知果蔬特性的杨玉明还琢磨出立体种植的新方法。在大棚里,葡萄架下种茄子、辣椒;在露地,苹果树、梨树下种西葫芦、芹菜。去年,他新开辟了3亩地,试验三层高架种植:冬季,上面种白菜,下面种蒜黄;春季上面种盆栽蔬菜,下面种土豆。特别是盆栽蔬菜,虽然比普通蔬菜价格高几倍,但是深受市民喜爱。

  “干农业,尤其是干自然农业是个良心活儿!必须做到不打药、不上化肥,保证品质。要说得出,做得到!”杨玉明说。今年4月,杨玉明种了一亩黄瓜,市场价每斤3元,正在热销的节骨眼上,黄瓜突遭双霉病侵袭,有人劝他打打药,他却毫不犹豫地清理掉所有病害黄瓜,损失了六七万元。在他心里,承诺比金钱更重要。

  目前,金源家庭生态农场已形成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与休闲观光为一体的都市生态自然农业园区,建成了连栋大棚、双层温棚、“三沼”综合利用工程、标准化养殖场和特色果品栽培园等设施和功能区。利用设施立体无土栽培、林下畜禽散养等多种模式,生产10余个果蔬品种,鸡、鸭、鹅等畜禽养殖规模超过10000只。其中,瓜菜种植园区环境质量和产品质量已通过专业机构检测。广大市民既可在农场认养菜地、果树,种植、采摘新鲜果蔬,体验农耕生活,又能在农场设在市区的直销店铺品尝绿色果蔬、畜禽产品,享受大自然的馈赠。

  “自然农业周期长、标准高、见效慢,10年能见效就很不错了。做自然农业几年来,有人认可,有人说风凉话,但不管别人怎么说,只要是对社会有益的事儿就要坚持下去。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管有多难,也要坚持走下去!”杨玉明态度坚决地说。

    标签: 自然 打药 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