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郸城“科技扶贫”打通群众致富路

编辑:Devin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原来没技术,单纯的麦茬豆、豆茬麦,一年下来种地赚不了几个钱。现在有了科技特派员,技术送到家门口,我种植的10亩线椒亩产1万多斤,今年又赚了!”8月18日,在郸城县汲水乡学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在卖辣椒的李长杰告诉记者。

  据了解,汲水乡目前已发展产业扶贫基地17家,仅辣椒种植面积就达3.6万亩,每亩纯收入3500元以上,带动了840多户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我们以特色产业为抓手,以科技特派员为纽带,实施科技下乡,不仅让群众口袋鼓起来,也让脑袋活起来,使贫困群众依靠科技稳定脱贫。”郸城县委书记罗文阁说。

  土产品做成“洋产业”

  “红薯汤,红薯馍,没有红薯不能活。”对于顿顿吃红薯的苦日子,赵连升老人记忆犹新:“可是没有想到,这几年我竟然靠红薯致了富。”

  帮赵连升脱贫致富的天豫薯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发展订单红薯种植15万亩,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红薯全产业链龙头企业,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真正把“土产品”做成了“洋产业”。

  为提升产品竞争力,天豫薯业组织科研人员改进了15道工序,使淀粉纯度提高到99.99%,刷新了国家标准。

  在天豫薯业的示范带动下,全县农业科技创新势头良好,累计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家,建成脱毒红薯、高淀粉玉米、高筋小麦、水果蔬菜等各类基地110万亩,20万户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2.1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增收。

  家门口圆了“致富梦”

  在县城东部的产业集聚区内,入住的企业中有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建有1个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3个省级以上研发中心,还承担5项国家“863”计划……拥有的科技创新项目更是不胜枚举,淀粉糖生产研发、生物医药研发等均出自这里。

  凭借科技的支撑,全县食品、医药两大主导产业不断壮大,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45亿元,利润总额28亿元,产业集聚区晋升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适应快速发展的需要,许多企业一边在产业集聚区设立总部搞研发,一边在乡镇设立乡村车间扩大生产,吸引近2万名群众家门口就业。

  送技术斩断“穷根”

  “我家的草莓畸形,花不开,怎么办呀?”正值草莓热销季节,可草莓种植户丁敬连却发现草莓产量一直下降。挂完电话不到半小时,县植保站高级农技员高钦兰就来到了丁敬连的草莓大棚,帮助解决问题。

  像高钦兰这样的科技特派员在郸城还有许多,为解决群众的技术难题,该县成立了由农技专家带队的粮食、果蔬、养殖、农机等科技服务组,坚持“有求必应、有困必解”,累计接受电话咨询、现场指导3860多次,举办各类培训班580场。

  “我们将鼓励更多的科技人员走进田间,为群众提供个性化服务,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斩断贫困根源,让科技在精准脱贫中发挥更大作用。”郸城县县长李全林说。

    标签: 红薯 草莓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