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男子曾经靠煤矿挣了钱 后来转型种花椒致富

时间:2023-04-23 编辑:Devin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都像他那样,想不脱贫都难”

  这个他,说的是乔岩村“最能吃苦”的刘发旺,身有残疾,但有见识有想法,通过种花椒致富

  当地扶贫干部感慨:扶贫主要靠造血,要扶志、扶智,“只要敢想敢干,总能在荆棘里开出一条路”

洛阳男子曾经靠煤矿挣了钱 后来转型种花椒致富刘发旺(右)种下的花椒已经开始挂果

  乔岩村,这个宜阳县锦屏镇“最穷”的村子,没集体经济、没工业项目,近15%的村民属于贫困人口。村民刘发旺虽然身体不好,但他选择“背其道而行之”,在山上开辟出致富路。

  刘发旺的经历,让村干部们意识到,扶贫必须扶志、扶智,要让贫困户有脱贫的迫切愿望和决心,之后的帮扶措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再来乔岩村,你看到的可能是一座“绿色银行”。

  【转变】

  曾经靠煤矿挣了钱 后来转型种花椒

  刘发旺48岁了,平日里虽常戴着帽子,面部还是晒得黝黑。患有小儿麻痹症的他,走路一颠一颠的。

  即便是这样的身体,他还是在上世纪90年代前后,靠着当时乔岩村附近火爆的煤炭开采形势,开商店挣下人生的“第一桶金”。锦屏镇1212工作人员闫绍轩记得很清楚,他刚到镇里来上班时,乔岩村应该是镇里十几个行政村中较富有的,“乔岩村位于山上,煤炭、铝矿石等资源丰富。”

  “那时候,县城的人抽烟一般抽一两块钱一盒的,山上的人普遍抽5块钱一盒的。”闫绍轩说,借着矿产开采,乔岩村村民通过务工、做小买卖挣了不少钱,日子比邻近的不少村都强。

  但随着时间流逝,煤炭行业的整体不景气以及1212对私营煤矿的管理越来越严厉,山上的日子不好过了。6月15日,河南商报记者刚到村里来时,乡镇干部说,“乔岩村算是锦屏镇目前最穷的地方了,脱贫攻坚有成效,但压力很大。”

  煤炭不行了,刘发旺和其他村民一样考虑着转行。他买货车拉过货,还在村里搞过牛、羊养殖,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成功。“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咱能不能靠着这山找饭吃?”刘发旺想到了种植,四处咨询过后,最终决定种花椒,“花椒用处多,调料需要、药材需要,市场会比较好。”

  2013年,刘发旺开始种植花椒,第一年只种了不到5亩,第二年扩大到15亩左右。他还在花椒地里套种了谷子、花生等。

  两年前,他所在的村民组都往山下搬时,刘发旺一家也搬到了山下。不过之后绝大部分时间,他还是在山上度过,“咱又没啥一技之长,就想坚持在土地上做出点事儿。”

  【最能吃苦】

  你付出多少心血 土地给你多少回报

  刘发旺能吃苦,这点村里人都认。村主任刘虎彪更是评价说,“发旺是俺村里最能吃苦的人。”

  刘发旺的妻子、孩子也在山下生活。他则是晚上在山下休息,白天到山上干活。

  只要不下雨,每天早上7点,刘发旺就骑着摩托车上山了。他随身带上山的,还有水以及他中午的干粮。

  “别看花椒是树,但你不能种下就不管了。”刘发旺说,你付出多少心血,土地就会给你多少回报,“除草、修剪、松土,15亩地可不是一个小工作量。”

  时间进入6月,中午的气温已经很高,在地里待到11点,刘发旺便回到山上的房子里吃个午饭,再美美地睡个午觉。

  院子里,他还种了黄瓜、豆角、西红柿,“咱这可比超市里卖得好。”果子成熟,他摘掉带到山下,让媳妇在县城以相对较高的价格卖掉,“一年也能收入几千块钱。”

  刘发旺也常到外边走走看看,比如郑州、山西阳城等。他说,学技术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去学思路、学想法,看看别的地方都有什么好做法。

  【“绿色银行”】

  存下时间和血汗 土地会给自己回报

  “你看看咱这花椒,好得很。”在一块花椒地旁,刘发旺说,他选择的都是花椒的最新品种。

  每年,都会有收购商上门收购。“这几年,花椒行情特别好,一斤的收购价格都在40元左右。”

  种花椒是个苦差事儿,为啥?从种下到收获,你要给它足够的时间。

  刘发旺说,一般情况下,种下三年后,花椒就开始挂果,“开始会比较少,可能一亩地的花椒只能卖个两三千块钱。第四年可能就能卖三四千块钱。”

  之后,每亩地的收成会越来越高,到了第十年左右,按照现在的价格,一亩地花椒能卖六七千元。

  看着这些地,刘发旺感觉很踏实,心里不慌,不用考虑明年要去干啥、孩子的花费该从哪儿来。

  “这就是‘绿色银行’啊,你把自己的时间和血汗存到这儿,每年都能有收获。”刘发旺说,遗憾的是,很多村民看不到这一点。

  【他是榜样】

  “要能像他这样 想不脱贫都难”

  乔岩村位于宜阳县锦屏镇东南五公里处,全村下辖6个自然村,共235户895人,其中贫困户31户121人,耕地561.2亩,林地3083亩。

  村里无实体经济项目,目前群众以外出务工为主。这也是刘发旺认为村民没有长远眼光的原因之一。

  刘发旺的选择,开始村里很多人不理解,“山上有啥好的?不信他能折腾出花来。”可这几年下来,越来越多的人钦佩他,因为他的坚持见到了成效。

  回到山上找刘发旺闲侃的村民也不少,“发旺,你看种艾草行不行”“发旺,你觉得在山上养牛咋样”……

  村里干部也常拿刘发旺的例子来激励贫困户,“咱们身体等各方面条件不比他之前差,怎么可能挣不到钱?”

  “都说扶贫不能输血要造血,‘扶志’和‘扶智’就是造血的重要办法。”刘虎彪说,村里干部现在想法统一,一定要让贫困户坚信自己能够脱贫,还要开阔他们的思路。

  “当然,什么样的出路适合贫困户,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但刘虎彪觉得,如果贫困户能像刘发旺这样,想不脱贫都困难,“这也是村里在制定帮扶措施时,会格外注意的东西。”

    标签: 花椒 山上 锦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