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稻养虾顶呱呱,稻香虾肥人人夸;一田两用耕作好,种养结合效益高;生产稻米无公害,天然龙虾很走俏。”这段夸赞“稻虾共作”的顺口溜近期在正阳县陡沟镇祝湾村家喻户晓,都说是该村民兵种养能手夏国厚的“稻虾共生经”。
2012年,夏国厚随本村青年民兵夏心芳、夏义学、夏仁光到湖北潜江打工时,看到水产市场上的小龙虾很走俏,向老板问起小龙虾养殖来源,才知道这些小龙虾都是当地稻农在稻田里养出来的。夏国厚和伙伴们从中看到了商机。于是,夏国厚和伙伴们商量:“等打工挣足了买虾苗的钱,咱们也回家稻田养虾。”
说了算,定了干。2013年,夏国厚和伙伴们在潜江学习“稻虾共作”技术后,用打工挣来的钱换回龙虾苗,开始在自家50亩稻田里推行“稻虾共作”种养模式。当年,经验不足,每亩产粳稻400公斤、小龙虾40公斤,亩均收入2000元左右,夏国厚年纯收入6万多元,这是他返乡创业获得的“第一桶金”。
2014年,夏国厚在镇武装部和村民兵营的帮助下,与夏心芳、夏义学、夏仁光联合成立了正阳县聚鑫水产养殖合作社,他被推选为理事长。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承包稻田130亩。四人一条心,黄土能变金。因为他们都是结伴返乡的农民工,又是在淮河边上长大的青年,对鱼虾水稻都有着特殊的感情,四人抱团共同脱贫致富。他们组成创新团队,分别参加了县、镇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水产养殖和市场营销培训班。他们在田里挖宽约两米的环流缓冲沟,保持沟里水清,有杂草、有丰富的微生物质,整个稻田的水流畅通,成为小龙虾生长的理想场所。
“稻田养虾,虾不离稻,稻不离虾,小龙虾也成为生态稻米质量的一线监管员。”夏国厚说。小龙虾对水质要求较高,稻田不用化肥、农药,而水稻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及稻田的害虫为小龙虾提供了饵料,小龙虾产生的排泄物又为水稻生长提供了肥料,形成一种优势互补的生物链。再加上稻田养虾一年只种一季水稻,冬季涵养水土保持了地力,通过选用优良粳稻品种、合理密植等办法,保证了水稻的有效分蘖、有效穗数和正常穴数,水稻也能增收。
还没等夏国厚介绍完,笔者就追问:“稻田不施农药,病虫害如何治?”夏国厚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经验:“在植保上,聚鑫水产养殖合作社生产基地综合运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相结合措施,除了使用频振灯诱杀成虫外,还大力保护青蛙、蜻蜓、蜘蛛等益虫,推广鸭、虾、蟹、泥鳅、黄鳝、螺丝等稻田配套的复合种养治虫。在土肥方面,采取稻草留高茬还田、动物过腹还田等土地有机质提升措施,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减轻面源污染。”由于不打农药,稻田里的杂草在生长初期牧鸭,中后期只能靠人工拔。他们每天要到稻田里拔草除杂,皮肤晒得黝黑。
功夫不负种稻人。2016年,夏国厚和他创办的聚鑫水产养殖合作社130亩示范田,每亩生产优质粳稻700公斤,共计产出“生态稻”91000公斤,被广东一家加工企业以“订单农业”方式高价全部收购;水田养殖的小龙虾一年两茬,平均每亩产出100公斤,共计产出1.3万公斤,按每公斤40元的正常市场价计算,这130亩稻田就能产生52万元的收益。
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今年,夏国厚和他的合作社将种养规模扩大到320亩。为充分利用稻田的空间,提高种养生态效益,合作社还将甲鱼、蟹、泥鳅、黄鳝、鲤鱼、链鱼、鲫鱼等“请”进示范田,用“稻虾共作”生物链延伸“稻鱼共作”多种生态循环链。目前,祝湾村已有100多名民兵群众加入合作社。凡愿意从事“稻鱼共作”的农户,合作社提供种苗、饲料、技术、设备等,实行稻田改造、设计、标杆的种养技术,产品回收,全程产业链。夏国厚和他的创新团队只有一个愿望,就是依托“稻虾共作”生物链继续连接“稻鱼共作”循环链,逐步带动现代农业产业链,能够产出更健康、安全的农产品,提高农民的收入,共同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