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噶尔县科学种草富民:草皮上的“致富经”

编辑:Bess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近年来,噶尔县在成功试种紫花苜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人工种草,积极探索奶牛养殖及苗木培育等技术,科技示范基地人工种草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喜人。

  据了解,噶尔县根据“强势推动,努力将种草办成产业,认真总结人工种草经验,典型引路,坚定草业先行的信心”的指导思想,确定了农牧业试验示范项目,出台了“以农牧民增收为目标,以科技进步为依托,试验先行,示范推动,以户带村,辐射推进,以草奠基,立草为业”的试验示范项目发展思路,在噶尔县昆莎乡政府以北、219国道旁边建立起技术示范基地实施示范项目。

  2005年初,在陕西省第五批援藏干部的协调和争取下,陕西省靖边县人民政府给予了50万元的启动资金,并从内地购买草种、地膜、化肥、农机具等所需物品,还带来技术员。同时,噶尔县县委、县政府也拿出部分资金,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2005年共进行了林木类、蔬菜类、农作物类、牧草类四大类25个品种的试验。经过一年的试种,紫花苜蓿、沙棘、草木樨、沙打旺、鲁梅克斯等品种越冬性好,适应性强,其中2005年采用地膜覆盖种植的紫花苜蓿过冬成活率达70%,长势良好,紫花苜蓿平均高度达85厘米,开花率80%。”当年参与项目建设的一位县农牧局技术员回忆说。

  2006年以来,噶尔县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将紫花苜蓿作为推广的重点,逐步扩大种植面积,强化技术引导,使人工种草工作逐步走上规模化、规范化。同时,地区农牧局、农发办、水利局、科技局等单位先后对科技示范基地土地平整、水利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科技示范基地项目得到长足发展。

  至2013年,基地种植总面积达10300多亩,其中紫花苜蓿种植面积达5520亩,每亩紫花苜蓿每年可产鲜草2500公斤,一年可产鲜草1.1万多吨,可同时饲养200多头奶牛,或育肥羊3000多只。

  为充分利用基地丰富的饲草资源,积极探索适合噶尔县气候特征及自然条件的奶牛养殖技术,从2008年至2011年,噶尔县农牧局先后在科技示范基地建起了牛舍、仓库、草库、住宅区及办公区,同时配备了一定的农业机械,极大地改善了基地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为进一步推动基地人工种草项目的实施及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据噶尔县农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噶尔县将进一步加大人工种草资金的投入力度,提高人工种草机械化程度,建立人工种草农用物资投入长效机制,加大人工种草地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行项目落实目标责任制,推行人工种草补偿制度,将噶尔县科技示范基地打造成全新的科技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