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以来,西藏自治区科技厅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坚持面向“三农”,着力强化支撑一产、服务“三农”能力,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技术支撑能力、科技服务能力和普及推广能力,集中力量,集成资源,突出特色,突破关键,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就,为“提升一产”、推动本区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实现农牧区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截至2013年底,科技对农牧业发展贡献率达到43%,科普率达到87%。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并取得成效:
一是科技工作进一步向农牧业、农牧区倾向,科技支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十二五”以来,科技厅从组织领导、资金投入、体系建设、政策支持等方面着力向农牧区倾斜。2011年至2014年8月底,共投入全区农牧业科技总经费4.15亿元,其中自治区财政投入2.72亿元,占自治区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的60%。
二是加大农牧业科技基础研究,农牧业科技自我创新能力和发展后劲显着提升。重点加强了农作物、畜禽新品种选育,先后组织科研部门选育出了一批青稞、小麦、油菜、马铃薯和蔬菜等农作物新品种和新品系,到目前被审定的新品种达47个、高产栽培技术规程54个,还未审定正在开展多点试种试验的新品系达47个。成功示范推广了青稞“藏青2000”、“喜玛拉22号”和冬小麦“山冬7号”等新品种,产量均比原有品种提高了15%以上。在牧草、牦牛、绵羊、绒山羊、藏猪、藏鸡等方面选育工作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三是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重点关键领域实现了新突破。启动实施了涉及农牧业领域的5大科技专项,即金牦牛科技工程、青稞产业专项、饲草产业专项、马铃薯产业和藏医药产业专项。各科技专项,按照规划方案实施进行顺利,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
四是加快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先后建成了乃东县高产奶牛养殖、琼结仔猪繁育、贡嘎县藏鸡养殖,波密县天麻,林周县半细毛羊,白朗县蔬菜,白朗县青稞高效种植、昌都地区三江流域蔬菜、瓜果科技成果转化和阿里地区绒山羊、绵羊成果转化等10个基地,集中转化示范新技术、新品种32项,有效促进了全区科研成果的转化,提高了产业发展水平,促进了经济发展。重点支持了奶业、蔬菜、生猪、绒山羊、藏鸡、肉羊、荞麦、养蜂等8个农牧业产业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五是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促进现代农牧业进程步伐。目前全区建立了2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即拉萨农业科技园区和日喀则农业科技园区。在“十二五”时期两个园区承担实施了57项科技项目,在农作物育种、蔬菜、食用菌、花卉、林果、优良奶牛生产方面取得重大成效,使两个园区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发挥,在推动本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中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林芝地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已在天麻、灵芝、木耳、水果、茶叶种植和加工,藏香猪养殖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山南地区农业科技园区经2年的培育建设,正在申报自治区级农业科技园区。
六是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科技推进行动,科技示范县建设取得新成效。截止到2014年8月底,在全区培育科技示范县9个,分别是萨迦县、江孜县、达孜县、曲水县、贡嘎县、八宿县、日土县、那曲县和米林县,每年每个县选择2—3个特色农牧业产业项目予以支持。同时,加大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的实施力度,以推动全区新农村建设步伐。到目前全区已有69个县共实施了79项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其中滚动支持项目10个,共得到国拨资金支持15244万元。通过实施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使全区具有特色优势产业的青稞、高原油菜、马铃薯、温室蔬菜、绒山羊、牦牛、绵羊、藏猪、藏鸡及藏药材、林下资源等优势产业发展起到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七是积极推进科技特派员选派工作,提高基层农牧业科技服务能力。截止2014年8月底,全区发展农牧民科技特派员7166名。科技特派员已成为本区构建农牧区科技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改进服务方式、培育农牧民专业组织、提高农牧民自我发展和自我服务能力过程中的一支信得过、留得住、用得上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