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烂皮病的病害症状 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

编辑:Devin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杨树烂皮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发病率达到80%以上,容易造成树木枯死,给农户们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本文为大家详细总结了杨树烂皮病的病害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希望能够帮助农户们更好的解决该问题。

杨树烂皮病的病害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

1、病害症状

杨树烂皮病主要发生在主干是树皮,有一些发生在大枝和树干分杈处。发病初期在光皮树种上表现为淡褐色微肿起的水渍状病斑,随后病斑迅速坏死,变软腐烂,用手压进会流出褐色液体,有淡淡酒糟气味。病斑干缩时下凹,甚至产生龟裂。以后在病斑上生也密集的小黑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遇水会生成橘红色至赤褐色卷须状物体,为病菌的分生孢子角。在粗皮树种病部无卷须,却在皮缝处挤出粘液堆成孢子块,橘红色。病患处韧皮部与内皮层常呈褐色或暗褐色,糟烂如麻,易与木质部脱离。若树干环形腐烂时,就会导致树木枯死。6~8月份在病皮上又生出一些小黑点,是病菌有性世代的子囊壳。

该病主要是致树皮腐烂,但也有枯枝、干枯等病状出现。

2、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子囊壳及分生孢子器在病树上越冬。越冬后的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借风力、雨水传播,落在杨树干皮上,萌发产生芽管,由虫伤、日灼伤、冻裂伤口处侵入树皮。经腐生生活后生长繁殖,破坏树皮组织。每次侵染树皮,一般经6~10d就可发病。在一定条件下再生分生孢子器与分生孢子重复侵染。

该病于5~6月为发病盛期,7月后病势渐缓,9月基本停止发展。该病在平均气温在10~15℃时发展较高:超过15℃甚至高于到20℃时,病害则不易发展;秋季因气温较低,温度较适宜病害发展。

该菌为弱寄生菌,开始时只能侵染生长不良、树势衰弱的林木,逐渐获得对活组织的寄生性。

生长在低洼积水、土层瘠薄、易受虫害和机械伤害的树木,以及迎风西南向的早春日灼严重的部位发病重。该病的发生还与树种、树龄、密度等有关系。一般外地引进速生杨易感病,本地杨较抗病;幼树发病较重;郁闭度在0.7以下的片林发病亦重。

杨树烂皮病的病害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

3、防治技术

杨树烂皮病是一种发生范围广泛、危害十分严重的枝干病害,对幼树危害很大,严重时病树死亡高达90%以上。如何预防或减轻杨烂皮病的危害,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3.1 立地条件

在土地瘠薄、盐碱化和地势低洼地上造林,杨树长势差,易感染烂皮病。

3.2 种植密度

杨树栽植密度过大,树体养分不足,生长衰弱,烂皮病发生重。但种植过稀的,林分郁闭度差,日灼伤严重,发病率也增加。

3.3 抚育管理

栽植后加强抚育管理,合理整枝。

3.4 修枝

修枝伤口是避免病菌侵入的方法之一,发病率与修枝伤、冻伤、虫伤成正比。修枝时间应选择在春季4月上中旬和秋季9月上中旬进行,尽量避免雨季和冬季修枝。晚秋时楞对病树病枝进行清理,一律烧毁。

3.5 营造混交林

大片纯林发病重,在杨树林内适当种植豆科等灌木植物,能增加土坑壤中的氮肥,减少病菌的传播。

3.6 树干涂白

于秋末或春初涂白,城乡绿化及公路林,应涂白以防冻及日灼。树木涂白后,具有防日灼、防病、防虫等多种作用。

3.7 化学防治

用刀刮掉病皮,涂以2%康复剂1:3倍液,10%双效灵10倍液,碱水1∶10倍液,75%百菌清可湿粉400倍液。

3.8 选用抗病品种

品种选择是决定造林成败的关键,小乘?、小青杨、银中杨、双杨快对杨烂皮病有较强的抗性,应选择这些抗逆性较强品种造林。

3.9 天气情况

经常留心当地森防机构和气象部门发布的病虫害预测预报和天气预报,提前做好防范工作。

    标签: 杨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