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魔芋生长过程中,农户们常常会遇到各种病虫害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户们的种植效益。本文为大家详细总结了魔芋金龟子的症状表现、形态特征及防治措施,希望能够帮助农户们更好的应对该虫害。
症状表现:
成虫和幼虫都可对魔芋产生为害。成虫主要取食叶片,在伤口处留下绿色的叶汁和粪便;幼虫称为蛴螬,主要为害地下球茎,蛀空球茎,病原菌会通过蛀食产生的伤口侵染植株造成病害,损失比直接啃食叶片和球茎的更大。成虫有趋光性、假死性和趋化性,未腐熟的厩肥及腐烂的有机物有招引成虫产卵的作用。蛴螬长3~4 cm,色白,头黄棕色,口坚硬,身体常弯曲成马蹄状,有3个龄期,均在土壤中度过,一般深度30~40 cm;随土温变化、含水量变化作垂直迁移,土壤湿度在10%~20%较适宜其生存,当水分含量过高或过低,幼虫便向深层移动。
形态特征:
卵
长椭圆形,长约2.5mm,宽约1.6mm,初产乳白色。
幼虫
学名蛴螬,老熟幼虫体态肥胖,长约20mm,宽约6mm,体白色,头红褐色,静止时体形大多弯曲呈C型,体背多横纹,尾部有刺毛。
蛹
长约22mm,宽约10mm,淡黄色或杏黄色。成虫长椭圆形,背翅坚硬,体长约20mm,宽约10mm。羽化初期为红棕色,后逐渐变深成红褐或黑色,全身披淡蓝灰色闪光薄层粉,前胸背板侧缘中间呈锐角状外突,前缘密生黄褐色体毛。腹部圆筒形,腹面微有光泽。
成虫
长椭圆形,背翅坚硬,体长约20mm,宽约10mm。羽化初期为红棕色,后逐渐变深成红褐或黑色,全身披淡蓝灰色闪光薄层粉,前胸背板侧缘中间呈锐角状外突,前缘密生黄褐色体毛。腹部圆筒形,腹面微有光泽。
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
①杀虫灯诱杀成虫 利用蛾类、金龟子等害虫的趋光性,采用频振式诱虫灯和黑光灯诱杀成虫,减少田间落卵量。杀虫灯按照棋盘状布局,每5~7天用刷子清理电网1次,同时处理杀虫灯下的收集袋,及时杀灭成虫。
②糖醋液诱杀成虫 利用成虫的趋化性,按糖∶醋∶白酒∶水为3∶4∶1∶2的比例,并加入总量1%~2%的90%敌百虫晶体,于诱虫盆中混匀,放在离地面1 m的支架上,约每667 m2放3处诱杀成虫。
③黄板诱杀 黄板诱虫是一种环保的有效杀虫技术,对魔芋田中蚜虫、粉虱、潜叶蝇都有极佳的防治效果,每667 m2可插黄板15~20片。
化学药剂防治
①药剂浸种 播种前,将经过日照处理的种子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1 000倍液浸种2 h,或用50%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2.2%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种10 min,还可用45%代森铵水剂400倍液浸种15 min后捞出,用清水冲洗1~2次,晾干拌上草木灰即可播种。
②药剂灌根 根据发生病虫害的不同可选用针对性较强的药剂浇灌病株及其周围根际土壤,每株灌药液200~300 mL。
③药剂喷淋 根据情况,在确定田间魔芋各生长期主要病虫种类、防治适期后,应挑选针对性较强、对环境污染较小的药剂,及时喷药预防和防治病虫害的发生,务必做到统防、统治。为缓解抗药性产生,针对同一病虫害应预备3~4种农药交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