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的种植及管理

编辑:Aaron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牛蒡原产于中国,台湾已作为蔬菜食用多年,有牛蒡发祥地之称,牛蒡奉为营养和保健价值极佳的高档蔬菜。关于牛蒡的种植方法,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一、选地

种植牛蒡的地应选择土层深厚(底层无石头、树根等),排灌顺畅的沙壤或半沙壤土,PH值在6~7.5之间。土壤粘重,地下害虫较多,灌排条件差和地下水位高的土地不能种植牛蒡,否则肉质易开裂、分杈,诱发沤根等病害。

二、整地、翻耕晒地、熟化土壤

种植牛蒡的土地,必须在播种前15~20天进行翻耕,结合耕地每亩撒施腐熟厩粪3000千克,并与土壤混合均匀。若PH值低于6的,翻耕时每亩撒施生石灰80~100千克。晒地期间注意打碎田间大土块,耙细耙平为开沟作畦奠定基础。

三、施肥、作畦

1、开沟与基肥施用

通过翻耕晾晒后的土地,能杀死一部分病菌和杂草,且表土松软肥沃,为牛蒡的播种、出苗和幼苗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开沟,一般是立式打沟机开沟。这种机器开沟不仅工效高,而且耕作的深度(80~120厘米)符合牛蒡肉质根生长发育的需要,生产出的产品细长均匀、分杈少、商品合格率高。开沟时先用N.P.K为15:15:15的三元复合肥每亩80~100千克,按70~80厘米的行距撒施于开沟机的前方。然后开动机器依次开沟。

2、作畦

经打沟机开挖过的“沟”,土层深厚松软,浇水后易下沉渍水,不太适宜牛蒡的中后期生长,为解决这一矛盾,可用独轮扶畦机将操作沟(即行间)内的松土提到畦面上,用脚蹋实畦面表土,使播种畦的土壤落实而又较疏松一致,有利保持良好的墒情。作好的畦面一般高25厘米、宽40~50厘米;操作沟深不低于20厘米、宽40~45厘米。最后在畦面的中心,开一条深5~6厘米的小浅沟,为浇水后的播种奠定基础。

四、种子处理

为促进牛蒡出苗快而整齐,播种前需用40~50℃温水浸泡4小时,漂去秕子,用湿布包好待播。

五、播种

10月中下旬到封冻前,春牛蒡春季解冻后适时播种。播种前先在播种沟的一侧施入复合肥20千克和尿素10千克/亩,作为幼苗所需的追肥。然后在沟内浇足底水,待水渗透后按8~10厘米的株距播入1粒饱满的种子,再撒施低残留杀虫剂,防治地下害虫,每亩用量3千克左右。施药后覆盖1:1的细土粪于种子上,厚度1~2厘米(以种子不外露为原则)。过厚过浅都不利于出苗,甚至影响幼苗及将来肉质根的生长。

播种及覆土后要及时在畦面的两侧各开一条平直的压膜沟,每隔80~100厘米插一竹弓,并及时覆盖地膜。若播种的当天不能及时覆盖地膜者,第二天覆膜前一定要补浇一次“跑马水”后再覆盖地膜,否则影响全苗。

六、田间管理

1、破膜练苗

覆膜后要进行田间调查。一查覆膜情况是否达到保湿保墒的要求,若有破孔及时用细土封严压实。二是查出苗已否(牛蒡播种至出苗约需7~9天),春天3月份气温回升,牛蒡叶子长满地膜,为防阳光灼伤叶片,及时划破膜放气,逐步去除覆膜,拔除竹弓、朵草,并覆土、扶畦,踩实保持沟内通畅。

2、追肥和灌水

牛蒡生长期内,根据其田间群体和个体长相及时补追一次复合肥,一般每亩田用量40~50千克,于灌水前破膜深施于两株之间。灌水后2~3天进行一次清沟培土。方法是用独轮扶畦犁拉沟培土于畦面及牛蒡根际。牛蒡性喜湿润土壤,怕涝又怕干旱,适宜肉质根生长的土壤湿度为70~80%。因此,地膜覆盖栽培易获优质高产。

在牛蒡的生长前期一般不灌水,对必须灌水的高燥地,应选晴天上午灌半沟水进行调节。秋冬季降雨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同时撒施草木灰,以降低田间温度,防止沤根及叶片病害引起的早衰而出现减产。

3、根外追肥

在牛蒡叶片生长盛期用1:350倍的磷酸二氢钾和1:800倍的硼砂溶液,于上午8:00前或下午4:00后均匀喷雾叶片正反面(特别注意喷施功能叶),5~7天一次,连喷3次,促进植株营养物质的转换,提高产量品质。

牛蒡凭借其独特的香气和纯正的口味,风靡日韩,走俏东南亚,并引起欧美有识之士的关注,可与人参媲美,有“东洋参”的美誉。

    标签: 牛蒡 播种 撒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