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菜豆及豇豆锈病注意事项

时间:2022-12-19 编辑:Carter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锈病主要在菜豆生长中、后期发生,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叶柄、茎蔓和豆荚,病叶干枯脱落,造成一定损失。


  【症 状】叶片背面出现许多浅黄色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并变为黄褐色突起疱斑,覆盖疱斑的表皮破裂后,有红褐色粉状物分散出来,叶片正面对应的部位形成褪绿斑点。这种疱斑就是病原菌的夏孢子堆,夏孢子堆内产生红褐色椭圆形夏孢子,粉末状。夏孢子堆有时也生于叶片正面。一张叶片上夏孢子堆甚至可达2000个以上,严重时病叶干枯脱落。生长后期病叶上长出黑褐色的疱斑,即冬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黑褐色的冬孢子。


  因品种抗病性不同,夏孢子堆的形态也有变化,抗病品种孢子堆小,周围有枯死组织,有的仅为枯死斑,没有夏孢子产生。中抗品种孢子堆较大,但周围组织枯死或明显褪绿。感病品种孢子堆大,周围组织不枯死,但有的略有褪绿。有时在孢子堆周围还生出1圈或2圈更小的孢子堆,称为次生孢子堆。在枯黄叶片上,孢子堆周围仍保持绿色。叶柄、茎蔓和豆荚上症状与叶片上相似,疱斑稍大,荚上疱斑较隆起。


  【病原菌】引起菜豆发病的锈菌有2种,即菜豆疣顶单胞锈Urom,yces以ppendiculatus( Pers.) Ung。和菜豆单胞锈Uromyces phaseoli (Pers.) Wint.;引起豇豆 发病的是菜豆单胞锈。


  【发病规律】病原菌虽然在菜豆上可以完成整个生活史,但有性态在田间很少发生。实际上主要靠夏孢子世代周年循环。病原菌主要以夏孢子在各茬寄主植物之间辗转侵染危害,在生活植株上越夏越冬。夏孢子随气流传播,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发生几次或十几次再侵染。锈菌通过气孔侵入,也可直接穿透表皮而侵入。南方发病早,产孢早,北方发病除了当地菌源之外,还接受南方随气流传来的异地菌源。秋季日照变短,日照时间的变化诱导病原菌产生冬孢子堆和冬孢子。在南方长日照地区,锈菌不产生冬孢子。


  一般现蕾或初花后,开始进入锈病盛发期,近地面的成熟叶先发病,逐步向上蔓延。若发病早,常造成叶片早期脱落,结荚减少,损失较大。若发病过晚,仅部分下叶发病,危害不大。气温20℃-25℃,相对湿度95%以上最适于锈病流行,叶面结露,有水膜是锈菌孢子萌发和侵入的先决条件。露地栽培的,当季降雨早,降雨次多,雨量大,锈病将严重发生。例如,豇豆锈病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4℃,雨日数和间断中、小雨多.就会流行。棚室浇水多,昼夜温差大,早晚重露,最易诱发锈病。此外,菜地土质黏重,地势低洼积水,种植密度过大,田间郁闭不通风,或过多施用氮肥,植株旺长等都有利于发病。菜豆(豇豆)套种或紧邻重病田的迟播菜豆(豇豆),发病加重。不同品种间抗病性有明显差异。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品种抗病性差别较大,各地应因地制宜选用抗病、耐病品种。在菜豆蔓生种中,细花、福三长丰、新秀1号、九粒白等比较抗病,而大花、中花则易感病。另据山东地区报道,菜豆抗病品种有新秀l号、新秀2号、双丰1号、双丰2号、双丰3号、碧峰、芸丰1号、九粒白、绿龙、秋抗6号、紫秋豆、细花等。豇豆品种中粤夏2号高抗,桂林长豆角、铁线青豆角等较抗病。


  2.加强栽培管理。采用高畦定植,地膜覆盖,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摘除老叶、病叶,合理通风,降低相对湿度。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可选用的有效杀菌剂有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400~500倍液,或25%菌杀(有效成份氟硅唑咪鲜胺水剂)1000倍液,或30%护苗(苯甲丙环唑水剂)1200倍,或40%菌宁(氟环唑多菌灵水剂)800倍,或32.5%秒杀(苯甲嘧菌酯水剂)1200倍液,或30%清白(乙嘧醚菌酯)1000倍,或72%锰锌霜脲氰600倍,或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8000倍液,或12.5%逮保利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l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隔10—15天喷1次药,连续防治2~3次。低温阴雨天气,可选用粉尘剂防治,不增加棚室的湿度,效果也好。

    标签: 菜豆 豇豆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