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棉铃虫如何用药

时间:2022-04-25 编辑:Carter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属鳞翅目夜蛾科,取食200余种植物,是棉花的大害虫,也危害番茄、茄子、瓜类、豆类、莴苣、甘蓝等蔬菜作物,秋棚番茄、辣椒、莴苣、黄秋葵等严重受害。


  【形态特征】幼虫钻蛀取食番茄、甜椒、瓜类果实、豆荚、莴苣叶球,啃食叶片中肋,食痕凹陷连片,变褐腐烂,还取食嫩叶、嫩芽,钻蛀花蕾。被取食的菜株不仅丧失商业价值,还可并发细菌性软腐病或灰霉病而腐烂。


  1.成虫 是黄褐色(雌)或灰绿色(雄)的蛾子,体长14~18毫米,翅展30~38毫米。前翅基线不清晰;内横线双线,褐色,锯齿形;环形纹褐边,中央有一褐点;肾形纹褐边,中央有一个深褐色的肾形斑点;中横线褐色,略呈波浪形;外横线双线,亚缘线褐色,锯齿形,两线间为一褐色宽带;外缘各脉间有小黑点。后翅灰白色,沿外缘有黑褐色宽带,宽带中央有2个相连的白斑。


  2。卵 半球形,直径0.5~0.8毫米,表面有纵横隆纹,交织成长方格。初产时白色。


  3.幼虫 共6龄,老熟幼虫体长40—45毫米。体色多变。有淡红色、黄白色、淡绿色、墨绿色等多种类型,还有的体色黄绿色、暗紫色与黄白色相间。头部黄绿色,生有不规则的网状纹。气门线白色或黄白色,体背面有10余条细纵线,各腹节上有毛瘤12个,刚毛较长。


  4。蛹 体长17~20毫米,纺锤形,赤褐色。腹部第五节至第七节各节前缘密布环状刻点,末端有臀棘2个。


  烟青虫与棉铃虫形态近似,严重蛀食辣椒果实,易与棉铃虫混淆。


  【发生规律】我国各地发生的代数不同,东北和新疆北部地区每年3代,黄淮流域4~5代,长江流域5代,华南6~7代。以蛹在土层中做土茧越冬。


  在黄淮流域,4月下旬至5月中旬越冬代成虫羽化、产卵。第一代幼虫主要危害小麦、春玉米、蔬菜等作物,以后各代主要危害棉花,也危害蔬菜、玉米、药材等怍物,9月下旬以后陆续进入越冬或继续危害棚室蔬菜。


  棉铃虫成虫夜间活动,白天隐蔽。趋向蜜源植物,吸食花蜜,有趋光性,杨树枝对成蛾的诱集力强。成虫在嫩尖、嫩叶、果萼、果荚等幼嫩部位产卵。初龄幼虫取食嫩叶,2~3龄以后钴蛀危害,食量增大,有转株危害习性。


  【防治方法】 采取秋后探翻冬灌,减少越冬虫源;设置黑光灯、性诱剂、杨树枝把等装置诱杀成虫;采用释放天敌赤眼蜂以及药剂防治等措施,搞好棉花等主要受害作物的防治,可大大减少转移危害蔬菜的虫口数量。危害蔬菜的少量棉铃虫,可在防治主要害虫时予以兼治。大发生年份,或虫口较多棚室,可单独喷药防治。


  1.诱杀成虫 利用成虫的趋化性,在成虫数量开始上升时,用糖醋液诱杀成虫。还可用黑光灯、高压汞灯、杨树枝把、雌虫性诱剂等诱蛾。


  2.栽培防治 清洁田圆,及时清除残株败叶,人工摘除卵块和捕杀初孵幼虫,摘除受害果实等。棚室菜地周围适当种植玉米,引诱棉铃虫产卵,并及时摘除毁掉。要注意保护和利用天敌。


  3.药剂防治 在当地危害世代的卵孵化盛期至2龄幼虫期喷药,将幼虫消灭在蛀果之前。钻蛀后可在早晨或傍晚幼虫钻出活动时喷农药。


  可供选用的普通杀虫剂有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l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3000~4000倍液,或2.5%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或52.25%农地乐乳油2500~3000倍液,或3%莫比朗乳油1000~2000倍液等。有机磷药剂、菊酯类药剂宜与其他类型药剂交替使用,以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对已产生抗药性的,可采用昆虫生长调节剂、抗生素、细菌杀虫剂以及新品种药剂防治。农地乐是广谱性杀虫剂,瓜类(特别在大棚中)、莴苣苗期较敏感,要慎用。


  昆虫生长调节剂可选用5%卡死克乳油1000~2000倍液,或5%抑太保乳油1000~2000倍液,或5%农梦特(氟苯脲)乳油1000~2000倍液以及其他。


  4.生物防治 防治3龄前幼虫可用苏云金杆菌制剂8000国际单位/毫克的可湿性粉剂,每667平方米用药200~300克。在冬春大棚棉铃虫卵高峰后4~6天,可连续喷施2次。在卵高峰期还可施用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制剂(20亿/克)1000倍液。上述生防制剂需在阴天或晴天的早、晚喷药,不能在高温、强光条件下喷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