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出现褐斑病该如何救治

时间:2024-09-24 编辑:Bess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玉米褐斑病是近几年才发现的、严重危害玉米产量的一种真菌性病害。造成这种病害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高温高湿的天气条件,特别是遇到连续降雨,该病的发生率增高;二是农民朋友在施肥时往往只重视氮肥,忽视磷、钾肥的施用,造成玉米植株磷、钾元素的缺乏,植株极易发生褐斑病。这种病害对玉米的产量影响很大。如果在玉米生长初期发病而不对其采取措施,最后就会造成玉米绝收;中期已长出玉米穗时发病,会使玉米大幅减产;晚期发病的话,则会出现籽粒不饱满的症状。为防止此种病害给农民朋友造成损失,将玉米褐斑病作一下介绍:
  一、症状识别
  该病发生在玉米叶片、叶鞘及茎秆,先在顶部叶片的尖端发生,以叶和叶鞘交接处病斑最多,常密集成行,最初为黄褐或红褐色小斑点,病斑为圆形、椭圆形到线形或梭形,隆起附近的叶组织常呈红色,小病斑常汇集在一起,严重时叶片上出现几段甚至全部布满病斑,叶片上的病斑长呈白色透明;在叶鞘上和叶脉上出现较大的褐色斑点,发病后期病斑表皮破裂,叶细胞组织呈坏死状,散出褐色粉末(病原菌的孢子囊),病叶局部散裂,叶脉和维管束残存如丝状。茎上病多发生于节的附近。
  二、发病规律
  玉米褐斑病菌以孢子(囊)在土壤或病残体中越冬,翌年靠气流或雨水传播到玉米植株上,遇到合适条件萌发产生大量游动。七八月份温度高、湿度大,有利于病害发生。土壤瘠薄的地块发病较重,肥力较高的地块发病轻。密度过大、田间郁闭、低洼潮湿、雨后积水、土壤瘠薄、连作的地块发病较重,具有早黄四亲缘关系的品种较为感病。
  三、发病原因
  1、空气温度高、湿度大。夏玉米区一般6月中旬至7月上旬若阴雨天多,降雨量大易感病。
  2、土壤中及病残体组织中有褐斑病病原体菌;首先,高感品种连作时,土壤中菌量每年增加5~10倍;其次,施肥方面,用有病残体的秸秆还田,施用未腐熟的厩肥堆肥或带菌的农家肥使病菌随之传入田内,造成菌源数量相应的增加。
  3、玉米5~8片叶期,土壤肥力不够,玉米叶色变黄,出现脱肥现象,玉米抗病性降低,是发生褐斑病的主要原因。
  四、防治方法
  (一)、农业措施。
  1、注意排除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及时中耕除草,促使植株健康生长,提高抗病力。
  2、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组织,并深翻土壤;施足底肥,适时追肥。一般应在玉米4~5叶期追施苗肥,追施尿素(或氮、磷、钾复合肥)10~15千克/667平方米,发现病害,应立即追肥,注意氮、磷、钾肥搭配。
  3、栽植密度适当,667平方米低于3500株,提高田间通透性。
  (二)药剂防治
  1、早期预防 (1)在玉米3~4片叶期,喷施3000倍96%天达恶霉灵药液+600倍“天达2116”壮苗专用型液,6-8叶时喷洒600倍粮食专用型“天达2116”药液,提高抗病性能,效果良好。(2)在玉米4-5叶期用2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叶面喷雾,可预防玉米褐斑病的发生。
  2、及时防治 (1)发病初期以苯来特和氧基萎锈灵防效好,每亩用药100克,加水50千克叶面喷雾,或50%天达腐霉利1500倍液叶面喷雾。(2)玉米初发病时立即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的粉锈宁(三唑铜)可湿性粉剂1500倍喷雾。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可在药液中适当加些叶面宝、磷酸二氢钾、尿素等,结合追施速效肥料,即可控制病害的蔓延,且促进玉米健壮,提高玉米抗病能力。根据目前多雨的气候特点,每隔7天喷一次,连用2-3次防治效果好。

    标签: 玉米褐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