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叶斑病的的症状 发病条件和防治方法

时间:2024-02-02 编辑:Devin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花生叶斑病又称黑斑病,是由两种病菌引起的病害,能够导致花生产量减产,严重的能够到达40%。因此,农户们需要做好该病的防治工作。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花生叶斑病的的症状、发病条件和防治方法:

花生叶斑病的的症状、发病条件和防治方法

  花生叶斑病的的症状

  花生叶斑病主要是褐斑病、黑斑病、网斑病。

  1、褐斑病,叶片受害后,初生圆形或近圆形黄褐色小斑点,病斑逐渐扩大,直径约10-14mm 叶尖、叶缘病斑形状不规则,颜色较黑斑病浅,叶正面病斑茶褐色或暗褐色,背面呈褐色或黄褐色。初期病斑周围产生明显的黄色晕圈,背面不明显。潮湿时,病斑表面产生灰褐色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2、黑斑病,发病初期症状不易于同褐斑病区分,但到后期差异较显著。 叶片受害后,初生褐色针头大小病斑,逐渐扩大为圆形病斑,直径约1-5mm,病斑逐渐由浅褐色变成黑褐色,叶背面与正面病斑的颜色相似。叶片正面病斑周围有不明显的淡黄色晕圈,病斑背面有许多黑色小点,排列成同心轮纹状,即病菌分生孢子座。潮湿的情况下,病斑上能产生一层灰褐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在一张叶片上有时产生几十个病斑,有时几个病斑相互合成不规则的大型病斑。茎秆与叶柄上的病斑呈椭圆形,黑褐色

  3、网斑病,主要发生在花生生长中期,为害叶片。症状类型受气候条件尤其是相对湿度的影响较大,相对湿度低于80%时,病斑为褐色网纹型,发病初期在叶片正面产生星芒状小黑点,后扩大为边缘网状,不规则而模糊的黑褐色病斑,直径约2-4mm ,病斑不穿透叶片,仅为害上表皮细胞,引起坏死,不损害栅栏组织;相对湿度超过90%以上时,病斑为污斑型,斑较大,约7-15mm ,近圆形,黑褐色,病斑边缘较清晰,穿透叶片,但叶背面病斑较小,坏死部分可形成黑色小点,即分生孢子器。

  花生叶斑病的侵染循环及发病条件

  侵染循环:病菌以分生孢子座或菌丝团在病株残体内越冬。未腐烂的病组织内的子囊壳也能越冬。第二年当外界条件适宜时,越冬的分生孢子座或菌丝团即产生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到花生上,萌发芽管,直接侵入寄主表皮或从气孔侵入。以后菌丝体又在寄主表皮下形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花生生长后期如多雨潮湿,发病严重。

  发病条件:病菌生长发育的温度为10—30℃,最适25—28℃,低于10℃或高于39℃停止发育。当平均气温为20—30℃,相对湿度80%以上,雨量在10mm以上,雨日3天以上,露日3—4天,即有利于病害的量传染。土壤肥力差,花生生长不良,病害发生也重。连作地发病比轮作地重。花生生长前期抗病,后期感病;幼嫩器官抗病,老龄器官感病。

花生叶斑病的的症状、发病条件和防治方法

  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方法

  应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消灭初侵染源,必要时进行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1)清除病残体:收花生时,尽可能将病残体或落叶收集起来,作牲畜粗饲料。播种前及时处理田间堆放的花生秧垛,以消灭病害初次侵染源。

  (2)轮作换茬:花生叶斑病的寄主单一,只侵染花生,因此与甘薯、小麦作物隔年轮作都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3)抗性品种的选育:目前生产上还没有完免疫的品种,但品种之间抗性有差异。花17、鲁花4号抗性较好,花37感褐斑病、海花一号感网斑病。

  2.药剂防治。

  一般在花生开花后,当田间花生病叶率达到20%时开始防治花生叶斑病。可以每亩喷爱苗20ml,每隔15—20天防治一次,连续防治2—3次,能防叶片早衰和落叶,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并能达到增产的目的。其它的药剂种类还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75%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80%代森锰锌4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对花生叶斑病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标签: 花生叶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