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干皮巢蛾的症状习性及如何防治

时间:2023-08-30 编辑:Evan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干皮巢蛾是荔枝生产期间出现的一种虫害,严重危害了荔枝的品质及产量,阻碍了荔枝种植产业的发展。那么,农户们该如何防治荔枝干皮巢蛾?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荔枝干皮巢蛾的形态特征、危害症状、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供农户们参考。

形态特征:

成虫

雌虫体长10 ~ 12mm,翅展24 ~ 27mm,全体灰白色,身体覆盖白色鳞粉,头顶鳞毛白色,触角雄虫羽状、雌虫丝状。前翅白色,基部有6个不规则的黑色鳞斑,中横线为2段深黑色鳞斑,自前缘斜向后缘,但两端不达各自的边缘。后翅全白色,外缘淡黑色,缘毛白色。雄虫:体长6 ~ 8mm,翅展17 ~ 23mm,触角羽状,前翅面黑色。

近矩形,红枣状,长径0.4 ~ 0.6mm,横径0.2 ~ 0.32mm,卵壳表面有网状花纹,卵孔突出明显。初产时黄白色,近孵化时淡蓝色,卵单产或几粒一堆。

幼虫

体扁平,黄褐色,老熟幼虫体长15 ~ 20mm,宽1.5 ~ 2.0mm,土黄色,体表光滑少毛,体壁蜡质层较厚。腹足退化,3对胸足发达。

属被蛹,扁梭形,黄褐色,具有茧,船形,由树皮碎屑、粪粒等物与吐丝交织缀合而成。雌蛹长8.1 ~ 8.8mm,宽2.8 ~ 3.1mm;雄蛹长6.4 ~ 7mm,宽2 ~2.3mm,雌、雄蛹末端有明显区别。将羽化时翅背呈灰褐色并可透见斑纹。头前方不突出,中缝线从前胸前缘伸至小盾片后缘。腹端无棘。

危害症状:

其幼虫在树干或枝条表皮下取食危害,使树皮松驰、暴裂,严重者树表皮25%~ 50%面积会被啃光,影响树体营养输送,使根系发育不良,枯枝增加,树体衰退,产量下降,对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生活习性:

在广西和广东一年发生1代,以高龄幼虫在寄主树皮越冬。每年的3月下旬至5月初陆续化蛹,4月中旬为化蛹的盛期,蛹历期13 ~ 20d,成虫出现于每年的5月中下旬至6月下旬,危害高峰期为9 ~ 11月,此时正是幼虫的四至六龄,为幼虫的暴食期,12月幼虫进入高龄期,以老熟幼虫进行越冬,越冬场所是被害寄主的树皮下。

成虫多于白天上午羽化,当晚可行交尾,次日夜间产卵,成虫不活跃,多停留在寄主的枝干上,成虫寿命雄4 ~ 6d,雌4 ~ 10d,雌雄比例约2 ∶ 1。卵散产于树干或较粗大枝条的皮层缝隙间,单粒或几粒一堆,卵粒上常有少量的鳞毛覆盖,成虫连续产卵约3d,寿命5 ~ 7d。幼虫孵出后吐丝交织呈条状或斑块状的“网道”,并匿居其中取食、生长。低龄幼虫结成的网状块较小,近圆形,随虫龄的增大,食量加大,将红褐色粉末状粪便和屑末黏附在“网道”表面,“网道”随之加大加厚。在荔枝树干上危害,其“网道”可连成较大块的“网道”;在龙眼树干分杈处危害时,幼虫在龟裂缝中取食皮层,裂缝里排出褐红色颗粒状粪便。一般同一“网道”内有幼虫一至数头。幼虫历期很长,约300d以上。老熟幼虫在“网道”下吐丝结一梭形的茧后化蛹,预蛹历期4 ~ 5d。凡树龄大且较荫蔽的果园,此虫发生危害较普遍。该虫幼虫期的主要天敌有寄生蜂,属金小蜂科和姬小蜂科。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间伐或修剪,提高果园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可有效抑制荔枝干皮巢蛾的发生和危害;于4 ~ 5 月间用石灰浆涂刷树干和较粗大枝干,可防止成虫产卵;在幼虫发生初期,可用竹扫帚或钢刷扫刷树干上“网道”,以杀死幼虫。

(2)生物防治

可用斯氏线虫A24品系,配制成1 000 ~ 2 000条/ml溶液,对树干进行喷雾。

(3)药剂防治

在7 ~ 9月期间,用刀片或竹签把遮盖幼虫的碎物刮去,让幼虫暴露,然后用48%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喷雾,或将48%毒死蜱乳油用柴油稀释100 ~ 200倍后直接喷树干的危害部位。

以上就是农技之家小编为大家介绍的荔枝干皮巢蛾的症状习性及如何防治的相关信息,想了解更多种植技术,可以关注微信号学习更多,关注后你也可以留言回复想了解的植保信息。

    标签: 幼虫 成虫 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