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穗期病虫趋势 小麦穗期病虫防治技术

编辑:Berg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根据病虫发生基数、小麦品种布局、耕作制度和未来天气趋势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今年全国小麦中后期病虫害总体发生重于常年,穗期病虫重发态势明显。那么小麦今年病虫趋势有哪些,又怎么样防治呢?

小麦穗期病虫发生趋势

预计今年全国小麦主要病虫害总体发生重于常年,穗期病虫重发态势明显,全国发生面积为8.9亿亩次,其中病害发生4.6亿亩,虫害发生4.3亿亩次。

一、主要病害

赤霉病偏重以上流行风险高,重于常年,流行面积约1亿亩,需预防面积约2亿亩次,重发区域呈北扩态势。其中,江汉、沿淮及其以南麦区大流行,黄淮南部麦区偏重流行,西南大部、黄淮北部、华北南部、西北大部中等流行。

药剂预防适期为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江汉和江淮为4月中下旬,黄淮和华北南部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西北大部为5月上中旬。

条锈病总体中等发生,轻于上年,发生面积约3800万亩。其中,湖北大部、河南南部、陕西大部、甘肃东南部、新疆伊犁河谷偏重流行,西南大部和西北其他麦区中等流行,黄淮大部、华北南部等麦区偏轻发生。

流行盛期,西南和汉水流域为4月中下旬,黄淮和华北南部为4月中旬至5月中旬,西北冬麦区为5月中旬至6月中旬、春麦区为6月下旬至7月下旬。

叶锈病、茎基腐病、根腐病发生区域扩大,上升态势明显;全蚀病、叶枯病、黑穗病、胞囊线虫病等病害在部分地区会造成一定危害。

二、主要害虫

穗期蚜虫总体大发生,发生面积2.4亿亩。其中,华北和黄淮北部麦区大发生,黄淮南部、西北大部、四川盆地偏重发生,其他麦区中等发生。为害盛期,西南大部为4月中下旬,江淮和黄淮为4月下旬至5月中旬,华北和西北冬麦区为5月上旬至6月上旬,西北春麦区为6月下旬至7月下旬。

吸浆虫总体偏轻发生,发生面积2000万亩。河北、天津、山东、河南、安徽、陕西等地局部地块会出现高密度点片为害。成虫羽化盛期为4月中旬至5月上旬。

麦蜘蛛、一代棉铃虫、一代粘虫、灰飞虱、麦叶蜂、麦茎蜂、土蝗等在部分地区会造成一定危害。

小麦穗期病虫趋势预报依据

一、赤霉病和条锈病菌源分布广,蚜虫种群数量大

赤霉病:常发区麦稻、麦玉连作,田间稻桩和玉米秸秆存量大,秸秆带菌率明显高于去年,湖北、安徽、浙江、上海、江苏稻桩平均株带菌率分别为7.6%、5.9%、4.4%、3.6%和3.0%,田间菌量满足大流行条件。其中,安徽稻桩株带菌率同比高1-2倍,沿江达11.1%-24.3%,淮北麦区玉米秸秆带菌率一般为10.0%-28.6%。

江苏稻桩株带菌率大多在1%-5%,沿淮及淮北部分地区超过10%,且单个稻桩菌量也显著高于往年;河南平舆玉米秸秆带菌率为2.5%,低于近年同期。据4月初江苏、安徽、湖北等地调查,病菌子囊壳成熟度指数为20-70,子囊孢子释放时间与小麦扬花易感病期吻合。

条锈病:该病已在四川、云南、贵州、重庆、湖北、河南、陕西、甘肃8省(市)55市281个县发生486万亩,发生县数和面积同比分别减少109个县和56.2%,发生面积比2011-同期平均值减少27.6%,与2013年相当。

目前,西南麦区进入流行扩散期;湖北麦区点片发生,平均病田率为9.6%,宜城病叶率达2%-9%;河南南阳、信阳零星发生,平舆县监测的空中孢子量分别是去年和常年的3倍和15倍。

白粉病:大部麦区病情轻于近年。目前发生428万亩,同比减少43.7%。西南麦区处于发生盛期,平均病叶率在1.2%-2.7%,云南、贵州局部麦区在20%左右。

江汉、江淮和黄淮大部平均病叶率为0.2%,山西南部局地发生相对较重,平均病叶率为2.7%,旱垣地及早播麦田最高达40%;西北地区零星见病,华北大部尚未见病。

纹枯病:病情总体轻于上年,目前在江汉平原、江淮和黄淮麦区发生7496万亩,同比减少8.4%。河南、安徽、山东、江苏平均病株率分别为14.5%、8.5%、8%、5.2%,其他麦区为0.9%-2.5%,比上年同期减少8.8%-62.1%;河南、山东、安徽等地局部发生较重,平均病株率在15%-30%。

蚜虫:种群密度低于近年,目前发生2534万亩,同比减少19.4%,西南麦区为发生盛期,平均百株蚜量为160-560头,同比减少4.6%-71.1%;江汉、江淮和黄淮麦区平均百株蚜量为7-27头,同比减少9.2%-79.2%;华北、西北麦区处于初发期,平均百株蚜量一般在5头以下。

西南、江汉等麦区局部重发田块,百株蚜量达4000-6000头,沿淮及淮北麦区重发田块达1000-2000头。

吸浆虫:华北、黄淮、江淮麦区虫口密度低于近年,当前正处于幼虫上升活动期。春季淘土调查平均每样方虫量,天津、河北、山西分别为4.1头、2.1头和1.1头,同比减少15.4%-30.3%;其他麦区虫口密度在1头以下,低于上年。河北安新和博野、安徽谯城等地最高虫量分别为71头、36头和18头。

二、小麦品种布局和耕作制度对病虫发生有利

大部麦区小麦品种布局无明显变化,易感赤霉病品种占比达90%,黄淮海主产麦区小麦品种对条锈病抗性较差,感白粉病、叶锈病等病害的品种种植面积大,且品种连片单一种植,有利于病害发生。

黄淮海麦区虽因迟播苗情较弱,但近期苗情转化快,加之重视肥水管理,中后期田间群体大,对赤霉病、条锈病、白粉病、蚜虫等病虫害发生有利。

江汉、江淮、黄淮麦区播期推迟且不一,生育进度差异大,扬花期极不整齐,致使易感病期拉长,遭遇连阴雨天气几率增加;且此区域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性进一步增强,防治效果降低,赤霉病流行危害威胁加大。黄淮海麦区小麦抽穗扬花期与吸浆虫羽化期较为吻合,有利于其产卵为害。

三、天气条件总体有利于中后期病虫害发生

据气象部门预测,4月中下旬,大部麦区气温正常或偏高,江淮、江汉、黄淮麦区有多次降雨过程,有利于赤霉病、条锈病的流行。5月份,华北和黄淮东部降水偏多1-2成;江淮、江汉麦区降水接近常年,但常年降雨均值大,将加重病情蔓延;华北和黄淮东部等大部麦区气温接近常年,有利于穗期蚜虫繁殖为害。

小麦穗期病虫防治措施

1.防治策略:克服麻痹侥幸心理,小麦赤霉病必须立足预防,一旦成灾将没有补救措施。要迅速行动起来,及时开展小麦赤霉病防治工作。做到主动出击,全面用药,药肥混喷,病虫兼治,保粒增重。主治小麦赤霉病、蚜虫,兼治白粉病、锈病、灰飞虱等。

2.防治适期:小麦齐穗至扬花期开展第一次防治(见花就打),5-7天后开展第二次防治(盛花再打),做到两次防治不动摇,若抽穗扬花期遇连阴雨天气,要开展第三次防治。

3.药剂配方:选择渗透性、耐雨水冲刷性、持效性较好且对白粉病、锈病有兼治作用的农药,如咪鲜·甲硫灵、戊唑·多菌灵、戊唑·咪锰、戊唑·福美双、戊唑·咪鲜胺、氰烯菌脂·戊唑醇等,兑水喷雾防治。

4.注意事项:用足药量,且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避免病菌产生抗药性。用足水量,机动弥雾机每亩药液量15公斤,手动喷雾器每亩药液量50公斤。对准部位,以穗部为喷药重点,手动喷雾器喷头向下,做到喷雾均匀,机动喷雾机要掌握好行走速度,不留空白。

以上就是今年小麦穗期病虫趋势以及相应的病虫防治技术,希望广大农友们千万不要掉以轻心,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标签: 发生 赤霉病 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