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瓜疫病如何防治 打瓜疫病防治技术要点

时间:2023-06-26 编辑:Bertha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打瓜疫病又称“烂瓜病”、“死秧病”,是打瓜果实成熟前,即7月20日左右开始发生的病害,高温高湿和灌水是该病发生和传播蔓延的主要条件。发病植株往往出现整株枝叶萎蔫,茎基部变色呈软腐状,不久全株枯死。果实染病后,先在贴地处初呈暗绿色水渍状近圆形病斑,进而呈水浸状腐烂,逐渐扩散至整瓜软腐,表生白色绒毛状霉层。那么,打瓜疫病该如何防止呢?打瓜疫病的防治技术要点都有哪些呢?

一、打瓜疫病的发病症状及原因

打瓜疫病是由辣椒疫霉和德氏疫霉侵染引起的一种毁灭性土传病害,在打瓜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侵染打瓜的根、根颈部、蔓、叶、嫩茎节部和果实。一般在7——8月高温多雨期或者灌水后发生严重。土表下根茎部发病后产生弥散性病斑,皮层开始呈现暗绿色水渍状,后变成黄褐色,并逐渐腐烂或缢缩成细腰状,全株枯死。

茎基部发病初呈水渍状斑点,后不断扩展,病部凹陷,溢缩呈灰褐色;茎蔓发病时,多发生在靠近蔓的先端,初为暗绿色水渍状梭形凹陷病斑,后环绕溢缩,随后中心部分呈青白色,病斑发展至叶柄后,叶片萎蔫、干枯;果实上发病先形成暗绿色水渍状斑点,后不断扩大凹陷,最后造成果实大部或全部腐烂,潮湿时病部产生大量灰白色霉层,常伴有腥臭味。

打瓜疫病初侵染来源主要是田间土壤和植株病残体上的卵孢子。越冬后卵孢子在条件适宜时,借助风雨或灌水传播,造成侵染发病;当温度在10——37℃之间,最适温度为28——30℃,土壤相对湿度>85%时,发病重;大雨或暴雨后天气突然转晴,气温急剧上升,病害易暴发流行,且渠水发病率高于井水。

二、打瓜疫病的防治技术要点

1.合理轮作

由于病菌可以在土壤中越冬,合理轮作可以减少土壤中的病菌。打瓜不能重茬、迎茬以及和其它葫芦科作物连作,轮作不应少于4年。前茬以小麦、油料、玉米、豆类等作物最好。种植地应选择土壤肥力高、酸碱适中、土层深厚、通透性良好、灌排方便的壤土或砂壤土为宜。

2.种子处理

选用籽粒饱满、板平片大、黑白分明、适应性强、纯度≥95%、净度≥99%、发芽率≥95%、水分≤10%的优良品种,如新籽瓜1号、民籽瓜1号等。播前精选种子,晒种2——3天后,用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拌种,10毫升2.5%适乐时加水150——200毫升,混匀后拌种5——10千克。

3.栽培模式

采用膜下滴灌栽培或者开沟起垄(深沟高垄)栽培。前者配置为:采用70厘米地膜,行距50+130厘米,株距17厘米,滴灌带位于50厘米窄行内,一膜一带,平均滴灌带间距180厘米。后者配置为1.45米宽膜,行距60+120厘米,株距17厘米,开沟、覆膜、播种一次完成。合理密植,667平方米保苗3000——3500株,不宜太密,防止茎叶郁闭。

4.科学灌溉

应根据土壤、作物需水特点、天气状况等进行科学灌溉。采用滴灌或者细流沟灌,严禁大水串灌、漫灌,灌溉时达到垄不漫水、沟不积水、根颈不淹水的要求。毛渠间距为30——50米,不宜太长,防止灌水不均。灌溉时间以早上或者晚上为宜,高温天气中午不浇园。此外,7——8月份,雨量较大的时候,及时做好排水工作,防止田间积水。

5.药剂防治

及时进行药剂预防是控制打瓜疫病发生蔓延的有效措施。由于疫病潜育期短,蔓延速度快,危害程度大,在发病前要喷药预防,特别是每次大雨后应及时喷药1次,以后每隔5——7天喷药1次。药剂防治可采用64%杀毒矾WP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WP500倍液、72%杜邦克露WP5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WP1000倍液防治。喷药防治可以结合叶面肥进行,以降低成本。

以上就是打瓜疫病如何防治,打瓜疫病防治技术要点一文,及时进行药剂预防是控制打瓜疫病发生蔓延的有效措施,由于疫病潜育期短,蔓延速度快,危害程度大,应在发病前喷药预防,特别是每次大雨后应及时喷药1次,以后每隔5——7天喷药1次。

    标签: 疫病 发病 水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