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肚竹叶枯病防治方法

编辑:Devin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佛肚竹为禾本科丛生型竹类植物,幼秆深绿色,稍被白粉,老时转榄黄色。秆二型,正常圆筒形,高7-10米,节间30-35厘米;畸形秆通常25-50厘米,节间较正常短。箨叶卵状披针形;箨鞘无毛;箨耳发达,圆形或卵形至镰刀形;箨舌极短。佛肚竹的病虫害防治十分重要,下面为大家讲解佛肚竹叶枯病的防治方法。

一、症状、病原及发生规律

佛肚竹叶枯病为佛肚竹常见病害之一,病叶的叶尖呈枯草黄色,病健交界处有一浅褐色区,呈扩展状向健部发展。枯黄部位生有黑色小霉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佛肚竹叶枯病为枝孢属真菌引起的佛肚竹叶枯病。

病菌在病叶或病落叶上越季,适宜条件下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雨季,盆土过湿或苗小、苗弱时发病严重。

二、防治方法

(1)合理密植,合理施肥,增强生长势。

(2)零星发生不防治,但要及时清除病残体。

(3)连片侵染发病时,用50%硫悬浮剂200——400倍液,27%铜高尚500——800倍液,3%多抗霉素900倍液,25%阿密西达悬浮剂1250——2500倍液喷雾。

以上就是佛肚竹叶枯病防治方法一文的主要内容,佛肚竹是一种耐水湿且喜光植物,喜湿暖湿润气侯,抗寒力较低,能耐轻霜及极端0℃左右低温,冬季气温应保持在10℃以上,低于4℃往往受冻。喜光,但怕北方干燥季节的烈日暴晒,亦稍耐荫墒。喜肥沃湿润的酸性土,要求疏松和排水良好的酸性腐殖土及沙壤土。

    标签: 竹叶 侵染 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