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掌握使用农药误区及关键对策

时间:2023-09-22 编辑:Devin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目前果园喷施农药有许多误区,轻则事倍功半,达不到应有效果,重则产生药害或污染环镜,还有害喷药者健康。下面通过20个方面提出对策。

1不能对症用药

原因有三:其一,有些果农对病害症状和害虫形态认识不准,不能做出正确诊断;其二,农药种类繁多,性能各不相同,防治对象、范围、持效期及作用都有很大差异,施药者缺乏这方面知识;其三,市场上的农药名称五花八门,一药多名,容易混淆和弄错。更甚者将某些农药更换成好听的名字,农药价格成倍增长,并宣传该农药是防治某某病害的灵丹妙药,严重地干扰和误导果农正确使用农药。

对策:首先,果农要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对病害症状和害虫形态的识别能力,做到正确诊断;其次,深入了解农药性能、防治对象、持效期、作用,掌握药物异名;第三,果农要学会鉴别农药,不轻信经销商的“广告”宣传。建议植保等部门加强对农药生产、经销的监督管理,严厉查处任意更换农药名称、误导果农的生产及经销单位。

2不分保护剂和内吸剂

在病害发生后,甚至病害比较严重时,果农仍然使用保护剂,且连续多次喷施,结果收效甚微。

对策:认真阅读农药签,凡注有“广谱杀菌剂”字样均属保护剂,如大生M-45、科博、可杀得等,这类农药应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使用;注有“内吸”字样的属内吸剂,该药适于发病后使用,如乙磷铝、世高、瑞毒霉锰锌等。

3连续多次使用同种农药

部分果农用1种农药防治病虫害取得良好效果后,常常多次使用该药,甚至几年连续使用这种农药,易使病虫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大幅度下降,特别是一些菊酯类杀虫剂和内吸性杀菌剂更为明显。

对策:轮换使用机制不同的农药是延缓病虫害产生抗药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即使象防治霜霉病的特效药瑞毒霉锰锌也应限用3次,并配合使用保护剂。

4不掌握农药的交互抗性

如多菌灵、苯来特、甲基托布津都属于咪唑类杀菌剂,它们之间一般存在交互抗性,即病菌对其中一种杀菌剂产生了抗药性,再用其它的也同样有抗药性。

对策:有交互抗性的农药不能交替使用。如对多菌灵产生抗药性的病菌,则不能使用苯来特、甲基托布津,而应改用乙霉威。保护剂不易产生抗药性,和这类农药交替使用,也可取得良好效果。

5农药使用浓度过高

有些农药经销商在出售农药时有意宣传提高农药配制浓度,加上农民自身存在农药浓度低、防治病虫效果低的心理,因而提高了农药使用浓度,常常造成药害。

对策:严格按照农药说明书配制农药。除草剂,生长调节剂更需严格掌握用量。

6不正确的农药混配

果农为提高药效,又图省事,将所需农药的粉剂、胶悬剂、水剂、乳剂等一起倒入水中,然后搅拌;有的甚至把几种农药放入空桶,然后再加水,因而几种农药产生化学反应,喷施后造成药害。

对策:农药混配要在田间现混现用,坚持先试验、后混用的原则。混配时无论几种农药混配都必须将每种农药先稀释,然后按可湿性粉剂一胶悬剂一水剂一乳油的顺序逐次倒入容器中,并在前种农药溶解后再放入后种农药。每次都要边倒边搅拌。

7用井水稀释农药

井水中含有大量钙镁,用井水稀释农药会破坏药剂的乳化及悬浮性能,使药效降低甚至完全丧失,不仅影响防治效果,而且容易产生药害。

对策:使用洁净的河水、湖水、池水稀释农药。

8农药没有喷洒到最佳部位

不少果农喷施农药,药液大多数落于叶的正面,吸收率低,防治效果差。

对策:叶背比正面气孔多,并具有较松散的海绵组织,细胞间隙大而多,利于渗透和吸收;幼叶较老叶吸收率高。因此喷施时一定要把叶背面喷匀,还要特别注意对幼叶的喷施。

9连降几天大雨后即晴、气温骤高的情况下马上喷药

由于阴雨天,气温低,作物的叶、果表皮细胞气孔闭塞,雨后天晴,气温骤高,表皮细胞气孔即刻扩大,吸收量加大,喷药容易造成药害。

对策:高温季节如果遇到几天大雨,天晴后不要立即喷药,使作物有个适应过程,最好隔1d再施药。

10随意间隔用药

不按农药有效间隔期用药,想喷就喷,有的间隔15-20d喷1次药,有的间隔4-5d喷1次药,前者很难达到防治效果,后者浪费农药,又易发生药害并造成环境污染。

对策:除波尔多液、世高有效期15d以上,个别杀螨剂有效期1个月左右外,多数杀虫剂和杀菌剂一般有效期7d左右。应根据农药有效期(认真阅读农药说明书)施药。遇雨天药效期更短,不下雨又无大雾用药间隔期可适当延长。

    标签: 农药 果农 药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