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大,在田时间长。麦田杂草发生的种类多、数量大,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搞好麦田化学除草已成为小麦生产过程中田间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化学除草剂的使用包含了很多技术问题,各地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除草效果差、除草不彻底和出现药害等问题。笔者根据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现就麦田除草剂的选择和使用简述如下,以期为需要的朋友提供参考。
一、根据麦田杂草发生的特点制定防治策略
麦田杂草的发生规律受地理环境、气象因素、耕作制度等影响。在黄淮冬麦区,主要有冬前和冬后两个出草高峰。在一般年份,自小麦播种后5-7天杂草开始萌发,到30-45天形成第一个出草高峰,冬后从2月中下旬开始出草,至3月中旬达到高峰。一般情况下,冬前出草量达到70-80%,冬后仅占20-30%。气温偏高、雨水偏多的年份,冬前出草量大,干旱年份出草量偏少。冬后出草量的大小,同样受气温和湿度的影响。由于正常年份冬前杂草已基本出齐,此时小麦植株矮小,便于进行化学除草。因此,应当采取“春草秋治的防除策略”。可以采取苗前封闭和杂草3-4叶期茎叶处理的方法进行化学除草。
二、根据田间杂草种类选择除草剂
据江苏省睢宁县植保站调查资料,当地麦田杂草有15个科27种,对小麦危害较重的有:看麦娘、硬草、早熟禾、野燕麦、多花黑麦草、猪殃殃、繁缕、大巢菜、荠菜、播娘蒿、婆婆纳、佛座、泽漆、粹米荠、刺儿菜和芦苇等。我们可以把这些杂草简单地分为禾本科杂草和阔叶类杂草两大类。
防治禾本科杂草可以选择:绿麦隆、异丙隆、乙草胺、精噁唑禾草灵、甲基二磺隆等。由于不同的杂草种群对这些除草剂的敏感程度反应不同,因而在药剂的选择上还要进一步细化。
三、根据除草剂的杀草特性选择使用时期
化学除草剂有着不同的生物活性和杀草方式,因此,必须利用其特点用好除草剂,才能获得理想的防除效果。
如:乙草胺:酰胺类除草剂,以芽鞘吸收为主,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小粒种子的阔叶杂草,具有一定的封闭作用。可以在小麦播后至立针期作土壤封闭使用,其除草效果受土壤湿度影响较大,干旱条件下不利于药效的发挥,除草效果差,当施药后遇雨田间积水时,又易产生药害。
异丙隆:脲类除草剂,主要防除一些禾本科杂草和部分阔叶杂草(对繁缕效果好),芽前、芽后均能使用,但以芽后早期使用效果最好。可在小麦(大麦)播后芽前至4叶期使用。异丙隆的药效发挥也受土壤湿度的影响,干旱条件下使用效果不好,芽后使用优于芽前。
苯磺隆:脲类除草剂,以茎叶吸收为主,兼有封闭作用,主要防除阔叶类杂草,在杂草3-4叶期使用效果最好。由于其死草速度较慢,为了扩大杀草谱,提高死草速度,多与唑草酮、二甲四氯、2.4-D、乙羧氟草醚等复配使用。
唑草酮:茎叶触杀剂,无内吸传导性,用于防除阔叶杂草,用量大时对小麦叶片有灼伤现象,死草速度快,但除草易复发,且对繁缕、大巢菜等效果较差,可与苯磺隆、二甲四氯等复配使用,在杂草3-4叶期使用最佳。
草甘膦是内吸传导型灭生性除草剂。可以利用其内吸性,在小麦灌浆前5-7天施药,防除麦田芦苇效果很好,对小麦灌浆基本无影响。
四、提高使用技术,发挥除草剂的除草效能除草剂具有各自的特点,必须提高使用技术,最大程度地发挥除草剂的除草效能,才能取得良好的除草效果,并减轻或避免药害的发生。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施药与气候的关系。当天气干燥或风速较大时施药,会增大药液的蒸发和飘移量,杂草叶面、土表附着的药液量减少,造成除草效果下降,应当避免在干燥和大风的气候条件下施药。
2、施药与温度的关系。很多除草剂在高温条件下活性增强,在低温条件下活性降低,死草速度减慢,一般在日平均气温大于8-10℃度时利于药效发挥。但有些除草剂品种在日平均气温5℃左右时施药,仍然可以获得良好的除草效果。
如精噁唑禾草灵、炔草酸、苯磺隆、唑草酮等。冬前在日平均气温5℃左右(夜间不结冰为好)使用,冬后仍能获得好的除草效果。
使用异丙隆应注意在冷尾暖头施药,寒流前2-3天应停止施药,否则可产生冻药害。
3、施药与湿度的关系。无论是土壤封闭还是茎叶处理都需要有适宜的土壤墒情,干旱条件下不利于药效的发挥,应避免在过于干燥的条件下施药。
4、施药与用水量的关系。施药时用水量的多少,关系到药液的附着量和施药的均匀程度,从而影响到除草效果。施用除草剂要求不重喷、不漏喷,重复的部分易产生药害,漏喷的地方杂草不死。根据实践经验,作为土壤封闭除草时,亩用药液量为45-60公斤为好(手动喷雾器3-4桶水),茎叶处理剂以30-45公斤(2-3桶水)为好。
5、施药与整地质量的关系。土壤表面细碎平整,有利于药液封闭形成药膜,除草效果好。土表不平,且土块较大时不利于土表封闭,且由于冬天的冻融作用,大土块破碎,造成春季出草量增加,降低了除草效果。
五、杂草复发的原因及对策
在实际的化学除草过程中,存在着一部分田块死草不彻底、杂草复发现象。如果出现的面积小、杂草量少,则可以认为是一种正常现象。因为在除草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漏喷、轻喷的现象,同时在杂草群落中也难免会有部分抗性杂草的出现,化学除草没有百分之百的效果。但如果出现大面积的复发,就应当引起重视了。笔者经过多年的观察总结,认为杂草复发存在如下原因:
1、除草剂速效性太强,仅就麦田为例:如唑草酮是茎叶触杀型除草剂,除草速度快,当杂草稍大时仅能杀死地面以上的大部分叶片,而杂草生长点和根系不死,容易复发。
2、除草剂使用药液浓度太高,也造成快速杀死叶片、不死根的现象发生。
3、施药用水量太少,喷雾不均匀。根据实际调查,在同等除草剂剂量下,亩喷1桶水(约15公斤),复发率比亩喷3桶水高20%以上。
对策:1、解决除草剂速效与迟效的合理配比问题。如:苯磺隆+乙羧氟草醚配方,如果乙羧氟草醚的亩用量超过20毫升(10%乳油),死草速度为3-5天,杂草对苯磺隆的吸收和传导量下降,杂草易复发。
因此,我们可以将死草时间控制在7-10天,这样就减轻了杂草的复发,实践证明苯磺隆+乙羧氟草醚配方,以10%苯磺隆12-15克+10%乙羧氟草醚8毫升为宜。
2、提高施药质量,力求均、透。施药质量直接影响到除草效果,要求采用手动喷雾器施药,亩用药液量不少于30公斤,要保证不重喷、不漏喷。
六、药害的成因及对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用除草剂的范围和面积迅速扩大。除草剂药害的产生就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严重时不但造成农作物产量的损失,而且还会带来社会问题,已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
除草剂药害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除草剂本身的性质问题;有不良气候条件的影响问题;有农作物生育敏感期的问题;还有施药者不规范施药带来的问题。这些问题有时单独存在,有时重合出现,很难分清主要和次要。由于文章篇幅限制,恕不详述。
基本对策:科研工作者应当研制出安全性更高、使用更方便的除草剂;生产厂家应严格按标准生产出合格的除草剂产品;农药经销、农技推广者应当熟练掌握除草剂的相关知识,对农民加强技术指导;农民朋友也应当积极学习科技知识,提高除草剂的相关知识和使用技术,这样才能避免或减少药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