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氮肥的鉴别与使用方法
市场上出现的最多的是假冒尿素,一般有两种:化肥袋中下面是碳铵,上面是尿素,特点是上面流动性好,下面不流动甚至结块,可闻到较强的挥发氨味,由此判断是掺碳铵的假尿素。如果流动性都较好,只是颗粒颜色粒径大小不一致,是尿素、硝铵混合物;整袋一致,最难区别的是与尿素颗粒、颜色、溶解性很相似的东西,常见的有颗粒硝铵、颗粒硝铵,还有一些大分子的有机物,如多元素三十烷醇。
1.1氮肥的鉴别方法
尿素、硝铵、多元醇均为无味的白色颗粒。尿素是半透明颗粒,表面没有反光,而硝酸铵颗粒表面发光有明显反光;多元醇颗粒乳白色,没有发亮的色泽和反光,不透明;尿素光滑、松散、没有潮湿感觉;硝铵光滑有潮湿感;多元醇松散不太光滑,也没有潮湿感;把三种物质放在烧红的木炭或铁板上,尿素迅速融化,冒白烟有氨臭味;硝铵发生剧烈燃烧,发出强光,白烟并伴有“嗤嗤”声;多元醇分解燃烧,但没有氨味。
1.2 氮肥的使用方法(东北地区)
1.2.1氮肥的合理分配 为了提高氮肥效益,在氮肥分配上应重视中、低产田施肥。根据作物种类、品种特性施肥,各种作物对氮素的要求不一样,水稻、小麦、玉米、高粱等禾谷类作物为需氮多的作物,应多分配一些氮肥。蔬菜、禾本科牧草等作物也需要较多的氮肥,而大豆、花生等豆科作物有根瘤能进行共生固氮,对氮肥要求不很迫切,可少施或不施氮肥。甘薯、马铃薯、甜菜等淀粉和糖料作物一般在发育初期需要充足的氮素供应,形成适当的营养体,加强光合作用,但在发育后期,氮素过多会影响淀粉和糖分的合成,降低作物产量和品质。同一作物不同品种,其耐肥能力不同,一般耐肥性强的品种比耐肥性弱的品种需要养分多,应适当多分配一些氮肥。根据肥料特性施肥,各种铵态氮如氨水、碳酸氢铵、硫铵、氯化铵,由于NH4+能被土壤胶体吸附,不易淋失,可用作基肥深施。硝态氮肥不容易被土壤所吸持,在土壤中移动性大,宜作旱田追肥,一般水田追肥可用铵态氮肥或尿素。有些肥料对作物种子发芽有妨害,如尿素、碳酸氢铵、氨水等,不宜作种肥;而有些肥料如硫铵、硝铵等可做种肥,但用量不宜过多,并且肥料与种子间最好隔土。
1.2.2 氮肥的施用量 在高肥力地块上,玉米施氮量较少(公顷施纯氮120~150kg,相当于360~450kg硝铵或者260~330kg尿素)时,公顷产量达到11250kg。在水稻上,按目前东北的土壤状况,实际公顷产量10000kg,需施氮肥为150~160kg(相当于尿素330kg~350kg)。
1.2.3氮肥的施肥方法(深施) 基肥深施:在旱田,可结合耕地将肥料均匀地撒在地面,随即翻耕入土,进行耕细整平,在水田可以结合耕翻施用或者于插秧前作面肥施用,立即施耕耙平,肥料均匀混合于耕层以后立即灌水整地,然后插秧;种肥底施:旱作在墒情较好的情况下,播前开沟施或者施肥播种联合作业,将肥料施于种子一侧或下部(距种子10cm左右);追肥深施:旱田作物追肥,可在作物根旁6~10cm远,开6~10cm的深施沟,或挖6~10cm深的穴,把肥料施在沟内或穴内,立即覆土盖平盖严。在水田追肥前保持适当的浅水层,撒施肥料后,结合中耕除草进行耘田,使肥料与土壤搅拌混合,均匀地分布在6~10cm表土层中。如果深施球肥,一般每四穴稻苗间插一球,或者于水稻行间每隔20cm插一球肥,深度以6~10cm为宜,要提前3~7天施用。
2. 磷肥的鉴别与使用方法
2.1磷肥的鉴别方法
2.1.1外观 普钙成分为【Ca(H2PO4)2•H2O和CaSO4•2H2O】为深灰色或灰白色、浅灰色的疏松粉状物,有酸味;磷石膏为灰白色的六角形柱结晶或晶状粉末,无酸味;钙镁磷肥的颜色与普钙相似呈灰绿色或灰棕色,没有酸味,呈很干燥的玻璃质细粉或细粉末;废水泥渣为灰色粉粒无光泽,有较多坚硬块状物,粉碎后粒粉也较粗,没有游离酸味;砖瓦粉末颜色发蓝,粉粒也较粗,无酸味。
2.1.2手感 普钙质地重,手感发腻但不轻浮;磷石膏质地轻,手感发绵比较轻浮;钙镁磷肥质地重,手感发绵较干燥;废水泥渣质地比普钙还重,手感不发腻不发绵不干燥,有坚硬水泥渣存在;砖瓦粉末手感明显发涩不干燥,有砖瓦渣存在。
2.1.3水溶 普钙部分溶于水,磷石膏完全溶于水,钙镁磷肥不溶于水,废水泥粉和砖瓦粉加水成浆,废水泥浆重新凝固,水多情况下砖瓦会沉淀与水固液分明。
在识别中,若出现普钙中有土块、石块、煤渣等明显杂质则为劣质普钙;若发生酸味过浓,水分较大,则为未经熟化不合格的非成品普钙;如果发现颜色发黑,手感发涩、发扎,则为粉煤灰假冒普钙。
2.2磷肥的使用方法
2.2.1磷肥的合理分配 磷肥的施用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必须根据土壤性状、作物特性、轮作制度、磷肥品种以及施用技术等加以综合考虑,才能做到磷肥的合理施用。土壤供磷状况与磷肥的施用,土壤供磷状况是磷肥合理分配的基础依据,应把磷肥优先分配于有效磷含量低的低产土壤上施用;旱作轮作中磷肥的施用,在有绿肥或豆类的轮作中,磷肥优先施于豆类或豆科绿肥上;作物生育期与磷肥的施用,多数作物只要生长前期有较丰富的磷类营养,生长后期对施用磷的反应就较差,但有些作物如大豆在开花结果期,甘薯在块根膨大期,这时用磷肥作根外追肥,对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有良好的作用。
2.2.2磷肥的施用量与施用方法 普钙适用于各种土壤,但是中性或碱性(石灰性)土壤上更为适宜。每公顷用量一般是75kgP2O5较为经济。具体施肥方法是将磷肥以8cm宽的带施于土表,然后翻耕入土,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施用方法对小麦、玉米等比撒施可增产20%。由于磷在土壤中移动缓慢,因此磷肥应按作物根系发育特点进行适当深施,即将磷肥施于根系密集分布的土层中。作基肥时,可将肥料深施于15~18cm土层内,以保证作物中、后期对磷的需求。作种肥时可施浅些,一般为5~6cm,以供幼苗吸收利用,作追肥时,需按作物生长状况适当深施,以便及时供应养分。
3. 钾肥的鉴别与使用方法
3.1钾肥的鉴别
在一煤炉或火盆里烧旺木炭,把待测的化肥样品直接放在烧红的木炭上,无变化但有爆裂声,没有氨味,是硫酸钾或氯化钾,出现带紫色火焰是硝酸钾。硫酸钾和氯化钾可用硝酸银检验,产生白色絮状沉淀的是氯化钾。
3.2钾肥的使用方法
3.2.1钾肥的合理分配 在生产实践中,应优先将钾肥在缺钾的砂性土壤上施用。豆科植物和果树需钾量大,禾谷类作物或禾本科牧草一般需钾量较少,作物不同生育期对钾的需要同样是显著的。一般禾谷类作物在分蘖至拔节期需钾量较多,其吸取量约为总需钾量的60%~70%,开花以后明显下降。蔬菜作物如茄果类在花蕾期,萝卜类在肉质根膨大期是需钾量最大的时期。
3.2.2 钾肥的施用量和施用方法 钾肥的施用量:根据我国钾肥供应情况,在一般土壤每公顷施用K2O 60~75kg较为经济有效,喜钾作物可适当增加;钾肥应当深施,在作物根系多、吸收能力强的土层中,以利根系吸收,一般施用深度为6~12cm以下。大量研究证明:一般作物在开花前后吸收较多的钾,以后逐渐减少,甚至到成熟期部分钾从根系外溢。所以,钾肥施用应掌握早施,即重施基肥,看苗早施追肥的原则。 玉米采用条施、穴施效果好,水稻可采用撒施。
4.复合肥的鉴别与使用方法
4.1 复合肥的鉴别方法
4.1.1外观 磷酸铵(美国产)正常情况下是中心黑褐色边缘微黄,外缘微有半透明,表面略光滑的不规则颗粒;受潮后颜色黑褐色加深,无黄色和边缘透明感。湿过水后颗粒同受潮表现一样,并在表面泛起极少量粉白色;硝酸磷肥透明感明显,颗粒表面光滑,为黑褐色的不规则颗粒;重过磷酸钙粒肥为深灰色颗粒;过磷酸钙颗粒颜色浅,浅灰色,光滑程度差些。
4.1.2溶水 硝酸磷肥、磷酸二铵、重过磷酸钙均溶于水,颗粒过磷酸肥不完全溶于水。
4.1.3火烧 磷酸二铵、硝酸磷肥在红木炭上灼烧能很快熔化并释放氨气;重过磷酸钙和磷酸钙没有氨味,特别是过磷酸钙颗粒形状根本没变化。
4.2 二铵复合肥的使用方法
适合各种土壤和作物施用,宜作种肥和基肥。如作种肥每公顷用量不超过75kg,不宜与种子直接接触,以免对种子发芽产生不良影响。用作基肥时每公顷用量为115~150kg,施肥量均以P2O5量计算,不足的氮素,可用单元氮肥补充。氮、磷、钾三要素在作物体内对物质代谢的影响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所以要根据土壤肥力条件、作物种类、品种特性和作物生育期全面考虑,均衡施肥,以求得化肥发挥最大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