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蔬菜施肥方法 看准市场方向

编辑:Dinah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在生活中,蔬菜一直都是人们必备的食品之一。这里提醒菜农朋友们,在蔬菜种植中,也要掌握很多的技巧,而蔬菜施肥就是其中关键的一步,把握蔬菜种植技巧,看准蔬菜市场方向很重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其中的道理吧!

  蔬菜施肥养分要均衡

  蔬菜是高度集约栽培的作物,种类和品种繁多,生长发育特征和产品器官各有差别。蔬菜需肥量大、生育期短,所以从土壤带走的养分多。事实上,不同种类蔬菜吸收养分存在相当大的差异,但共同特点是:都要重施基肥,用优质腐熟厩肥1500-4000公斤/亩,绝大多数蔬菜喜硝态氮,施钾重于施氮;蔬菜对钙需求量大;多数对硼、锌敏感,豆科对钼较敏感。

  叶菜类主要有白菜、青菜、菠菜、苋菜等,追肥以氮肥为主,但生长盛期在施用氮肥的同时,还需增施磷、钾肥。果菜类包括瓜类、茄果类和豆类,食用部分都是生殖器官,一般幼苗需氮肥量较多,但过多施用氮肥易引起徒长,反而延长开花结果,导致落花落果;进入生殖生长期,需磷肥量剧增,需氮肥量略减,因此要施磷、钾肥,节制氮肥用量。根菜类主要有萝卜、胡萝卜、芜菁等,以肥大的肉质根供食用。掌握氮肥用量和增施钾肥是关键。根菜类生长前期要多施氮肥,促使形成肥大的绿叶;生长中后期(肉质根生长期)要多施钾肥,适当控制氮肥用量,促进叶的同化物质运输到根中,以便形成强大的肉质根。如果在根菜生长后期氮肥过多而钾肥不足,易使地上部分徒长,根质细小,产量下降,品质变劣。葱蒜类包括葱、蒜、韭菜和洋葱,一般以氮肥为主,生长1吨大蒜需要氮肥4.5-5公斤,所需氮磷钾三要素比例1:0.3:0.9;而韭菜需要氮肥5-6公斤,所需氮磷钾三要素比例1:0.4:1.3。叶用芥菜以氮肥为主,适当配合钾肥。薯芋类包括生姜、芋头、马铃薯、山药及魔芋,以块茎、块根和根茎供食用。全生育期吸收钾最多,氮、磷居二、三位,三要素比例1:0.1:1.3。大量施用厩肥和钾肥,配施氮、磷是薯芋类蔬菜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注重补充锌、硼对促进根茎膨大作用明显。

  应有效避免施肥误区

  农民在施肥过程中往往存在很多误区,不仅损害土壤耕地质量,对肥料的利用率也产生一定影响。经调查发现,蔬菜施肥过程中主要误区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对土壤恶化现象没有足够的重视。土壤是蔬菜优质高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一旦土壤结构、土壤耕作层遭到破坏,土壤恶化,肥料难以吸收。种植蔬菜就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不仅蔬菜难以获得高产,还会降低棚室的使用寿命。

  二是有机肥晒干。畜禽粪便已成为大棚生产蔬菜的主要基肥,但菜农为了施用方便经常将人粪、鸡粪在田间晾晒失水成干。这种做法会造成蝇蛆繁殖,氮素挥发,损失了肥料的氮素养分。

  三是钙镁磷在碱性土壤上作基肥。钙镁磷是弱酸性肥料,不溶于水,在弱酸条件下才能逐步转化为水溶性磷酸盐被作物根系吸收,而在碱性土壤上施用,解决不了作物幼苗对磷的迫切需要,造成生理缺磷。

  四是过磷酸钙地表撒施作追肥。磷在土壤中移动性小,移动范围在1-3厘米之间。所以表施很难传送到作物根际,因而起不到补充作物体内磷元素的作用。

  五是尿素撒施后立即浇水。尿素是酰氨氮肥,易溶于水,施入土壤要经过分解才能转变为碳酸氢铵,被作物吸收利用,表施后立即浇水,易使尿素随水流失,降低肥效。

  六是碳酸氢铵随水撒施。此种方法往往造成进水口肥料多,作物长势不一,难于管理,而午后棚温升高,氨气从土壤中逸出,熏伤作物下部叶片,造成肥害。

  而关于病害问题,防治原则遵循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遵循适时用药、适量用药、适位用药、适法防治的原则。

  把脉市场 改变种植方向

  蔬菜生产的目的,就是要获得产量高、品质好的产品。而各种蔬菜的产品器官,只能是植株的一部分,而不是整个植株。这就要求人为地调整植株的生长和发育,使地上和地下,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达到平衡,为植株创造最佳空间环境,促进人们所期望的产品器官形成和发育。同时,还可以改变田间蔬菜群体结构的生态环境,使之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以减少病虫草害的发生。

  今后的种植方向要往品种优质化和销售形式组织化两方面发展。

  第一,把握市场脉搏,将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将产业优势进而变为经济优势。众所周知,西部地区有两大优势,一是资源优势(光照资源、人力资源),二是土地资源;

  第二,按照“比较利益原则”,优化蔬菜布局,实行区域化种植、规范化管理、专业化生产。要注意数与量、城郊与农区、设施与露地、生产与流通的关系,在优良品种的应用上下功夫;

  第三,加快产业化步伐,推进品牌战略,提高营销能力。产业化的基础是商品化,而商品化的实质是品牌化,品牌是产品附加值的最终载体。因此,应注重品牌形象,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强化营销水平;

  第四,完善四大支撑体系。即蔬菜质量标准及检验检测体系、蔬菜产品加工体系、科技支撑体系、蔬菜产业化体系;

  第五,加强无公害蔬菜规范化技术体系的建设。一是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二是生产环节用药技术的规范;三是蔬菜产品农药残留量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