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稻田施用丸粒尿素和要与氮肥肥料如何配合

时间:2022-11-20 编辑:Bertha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尿素在我国氮肥肥料的生产和施用是非常重要的,如何用好丸粒化尿素,下面是丸粒化尿素在南方稻田的施用技术与效果作一介绍。

国内外尿素产品的粒径等级一般可分为3个等级:常规小粒尿素粒径约为1.5毫米左右;大颗粒尿素的粒径一般在2.00~4.75毫米范围,丸粒尿素(图①)比大颗粒还要大,直径都在5或7毫米以上。据估计,我国大颗粒尿素年实际生产、销售量在300万吨左右,在水旱农作物生产体系中,直接施用大颗粒尿素的并不多,原因主要是认知度不到位。实际上,尿素颗粒大小的等级差异使二者的物化性状与适宜性能产生变化。例如,小颗粒尿素的强度低,在储存和施用中易破碎、施在土面挥发速度快等问题。而大颗粒尿素强度高,不易破碎和结块,适合机械化施肥;在土壤中溶解比较慢,挥发损失少;产品中缩二脲含量比较低等。在施肥方法上,小颗粒适宜作追肥,大颗粒适宜作基肥。

2011年亚州国际植物营养管理会针对大量尿素传统使用所带来的问题推出了大颗粒尿素丸粒化深施技术。其主要技术是将7毫米以上的大丸粒尿素,在水稻移栽时通过手工或机械方式在4穴水稻中间深施于7厘米处(图②)。结果表明,大颗粒尿素作为水稻的底肥,深施具有显著的农学和经济方面的优势。在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方面,普通尿素(粒径1.5毫米)撒施的氮素利用率仅为32%左右。而大颗粒尿素丸粒化深施技术的水稻,氮肥利用率可高达65%之多。国际肥料发展中心通过对热带亚热带水稻大量田间试验认为:

大颗粒尿素深施既降低了氨挥发损失,又减少温室气体N2O的排放。所以,大颗粒尿素在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方面是有作用的。

众所周知,一种肥料的效果取决于施用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同样,施肥方法的讲究是要充分发挥该肥料品种本身的优势,克其劣势。

当前,我国各方面对大颗粒尿素的认知度还不够全面和深刻,所以在应用上只偏重于将其作为生产掺混肥料(BB肥)的氮肥原料。从发展看,大颗粒尿素在作物产量、养分效率和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等方面的作用需要我国国内生产和推广部门加以关注。

    标签: 尿素 颗粒 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