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树枯梢病是什么原因,有哪些防治技术?

时间:2024-03-20 编辑:Dave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松树枯梢病是一种松树生长期间出现的病害,轻者影响树木的高生长,茎生长变慢,重者全株死亡,造成严重的危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为大家总结了松树枯梢病的症状、流行因素及防治技术,供大家参考。

松树枯梢病是什么原因,有哪些防治技术?

1、松树枯梢病的发生概况

松树枯梢病寄主范围广,在不同国家的众多针叶树上可引起类型各异的多种症状,幼树和大树均可受害。该病可侵染松属、冷杉属、落叶松属、崖柏属、雪松属、刺柏属、云杉属和黄杉属等8个属约60种。

2、症状

由于松树枯梢病发病因素复杂,所以表现症状多样化。根据国内外有关松树枯梢病的报道,其发病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种:①顶芽枯死型②枯针型③枯梢型④丛枝型⑤枯萎型(干枯型)。

3、松树枯梢病病原菌

该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球壳孢目的松色二孢菌(Pesm.)引起的。该菌由于个体发育阶段、寄主的不同部位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形态不稳定,因此出现了许多异名。因常在针叶上产生有色单孢。1984年以后许多学者常用Sphaerop sissapinea(Fr.) Oyke et Sut-ton。孢子萌发后产生隔膜,形成双胞。枝上和树皮上的常为双胞。

人工培养的孢子大于自然产生的,在散光和室内常温下或用枯针上黑光灯与日光灯交替培养2周即可形成大量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萌发需空气,埋在水中萌发数低,悬浮液中加入1 %蔗糖或松针煮出汁.可提高萌发率。最适萌发温度为25 ℃,菌丝生长温度为28 ℃、PH6、24小时萌发率达97 %。氮源以天冬酰胺最好,碳源以蔗糖,葡萄糖和麦芽糖最好。

4、寄主

国外寄主有辐射松、欧洲黑松、欧洲赤松、美国黄松、冷杉、云杉等,国内寄主主要有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樟子松、长白赤松、黑皮油松、杜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

5、侵染循环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的分生孢子和菌丝在病死针叶、病梢、病枝、病皮和球果上越冬,第二年为初侵染来源。种子是侵染来源尚未定论。病菌的分生孢子借雨水反溅、冲洗和风传播,能否以种子传播需研究证明。侵入门户有不同的意见,尚无定论。

有关专家认为该菌只在病死的针叶、叶鞘和鳞片上产生分生孢子器越冬,病组织中的分生孢子器、菌丝体越冬后形成的分生孢子器为初次侵染源的重要来源。Peterson认为当年的球果不能被侵染,夏季如果雨水充足,分生孢子将在二年生的球果上和松针上大量产生。

经对湿地松树枯梢病的研究发现,病菌只能从伤口侵入。松树枯梢病菌在樟子松健康嫩梢主要是从伤口侵入,无伤接种不能发病。气孔可能是病菌侵入的重要途径:Brookhouser用荧光标记孢子的方法研究发现病菌孢子可在针叶表面萌发,从气孔侵入寄主。

孢子借雨水传播,在松树抽梢期如果有持续2小时以上的降雨,孢子将大量释放、传播、侵染。分生孢子的形成、释放及病害的发生与温度、相对湿度、降雨量密切相关,种子不带菌。

松树枯梢病是什么原因,有哪些防治技术?

6、流行因素

该病是一种寄主主导病害,病菌具腐生性,广泛潜伏在寄主体上,只有生态环境恶化,树木生长衰退时病菌侵染引起枯梢病。即诱发因素(气候不适、土壤水分失调、土壤不良和空气污染等)、激化因素(食叶害虫、霜害、干旱和机械损伤等)、促进因素(蛀干害虫、溃疡病菌、病毒等)。

衰退病是由生物的和非生物的病原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侵染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之外的第三类病害。由于地区、时期和树种的不同,所发生的衰退原因是各不相同的,因此不能简单地说松树枯梢病就是一种衰退病。

7、防治技术

落叶松树枯梢病的防治要从幼苗、幼树开始,明确了幼苗、幼树是落叶松发病的主要林龄,是防治该病的重要时期,为了防止枯梢病在本地区的发展速度,通过采取有效的防治方法,控制或减轻落叶松树枯梢病的发生和转播。用药量按药的说明进行配制,每半月喷洒一次。对发病的幼树进行剪除病梢的防治处理,集中销毁,防治病源的传播。落叶松树枯梢病多发生于迎风雨或易受风害的地方。应尽量避免在这样的林地营造落叶松林木。

营林防治措施是防治落叶松树枯梢病的有效方法之一,营造大面积落叶松纯林,是落叶松树枯梢病流行的原因之一。选育优良树种,营造混交林,如落叶松和阔叶混交或和其他针叶混交,能受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对防治落叶松树枯梢病是一种有效的技术检疫措施。

    标签: 松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