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贞瓢跳甲的危害 特征特性及防治建议

编辑:Julie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女贞瓢跳甲俗称女贞潜叶跳甲,寄主主要是木犀科女贞等植物。金叶女贞叶片受害后由金黄色变为褐色,并大量干枯脱落,严重影响金叶女贞的长势和绿化效果。本文对该虫的发生为害特点及生物学进行详细的观察和分析,并提供了防治建议,供大家参考。

女贞瓢跳甲的危害、特征特性及防治建议

1、寄主与危害

女贞瓢跳甲寄主为金叶女贞、小叶女贞、大叶女贞、小蜡、白蜡、丁香、桂花等木犀科植物。幼虫食叶危害。初孵幼虫自叶背面潜入叶内,在上下表皮之间剥食叶肉,虫道褐色丝状弯曲,造成的危害不大,2~3龄幼虫虫道明显加宽,取食量明显增加,使叶片上密布弯曲的蛇形虫道,黑褐色虫粪排在虫道内,虫道变为褐色后期干枯,小叶植物常造成落叶;成虫在叶背啃食叶肉,叶片上形成许多不规则圆形或长条状透明斑或孔洞,有时还引起叶斑病。桂花受害最轻,只有成虫为害叶片成孔洞状;其次是大叶女贞、白蜡,叶面形成许多弯曲虫道和孔洞,但不落叶;金叶女贞受害最重,据八里庄苗圃调查,10株30~50 cm高的金叶女贞,6月27日共有成虫800余头,单株最多达195头,将叶片啃食的干疮百孔;幼虫危害更加严重,椐7月9日调查,1株40 cm高的苗木,有幼虫774头,虫叶率达100%,导致叶片全部落光。

2、形态特征

2.1成虫 体长2―2.5 mm,宽1.5 mm,圆形或椭圆形,黑色,背面十分拱凸,似瓢虫。头小,缩入胸腔,从背部几乎看不到头部。触角11节,基部4节棕黄色,端部棕黑色,第3节小,明显短于第2节和第4节。每鞘翅中部有1个尖端向上杏仁状红斑,鞘翅缘折明显。各足跗节和膝关节棕黄色,后足腿节黑色,十分膨阔,呈阔三角形,里面有1个骨化的跳器,可跳跃,后足胫节顶端尖锐成刺状。雄虫体略小,体长1.5~2 mm。初羽化的成虫体翅棕红色,复眼、后足腿节黑色。

2.2卵 长椭圆形,淡黄白色,卵长0.5 mm左右。

2.3幼虫初孵幼虫体长O.32 mm左右,淡黄白色,略透明,头前口式,浅褐色,触角3节,单眼2个透明,前胸背板有2块方形黑斑。老熟幼虫体长4.52~6.32/mm,鲜黄色。头浅褐色,背面两侧向后突伸,上颚发达掌状,褐色。前胸背板骨化,浅褐色,分为2块。腹部各节背面有横皱,两侧各有一发达的瘤突。胸足浅褐色,不发达。

2.4蛹体长2.2 mm,卵圆形,鲜黄色。复眼浅褐色;胸、腹部背面有长毛。

2.5茧土质椭圆形,内壁光滑,外壁粗糙,茧长4.2 mm左右,易碎。各虫态和天敌形态。

3、生物学特性

3.1生活史

该虫在山东泰安1年发生3代,以成虫在树冠下5~6 cm的疏松土、沙石缝和枯枝落叶下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成虫陆续出蛰,取食10―15 d后,开始交尾产卵,5月上旬第l代幼虫孵化,5月中旬幼虫老熟入土化蛹,6月上旬第1代成虫羽化。取食2~6 d后,开始产卵,6月中旬第2代幼虫孵化,6月下旬幼虫老熟化蛹,7月中旬第2代成虫羽化,7月下旬第3代幼虫孵化,8月上旬幼虫老熟。3代幼虫为害盛期分别为5月12日~6月17日,6月27日~7月21日,8月10日~9月10日,世代重叠现象严重。8月下旬~9月中旬开始第3代成虫陆续羽化,上树取食叶片,不再交尾,9月下旬入土越冬,部分直接在土中越冬,生活史见图1。

3.2生活习性

3.2.1成虫 有明显的负趋光性,取食、交尾、产卵大部分在叶背进行,少部分成虫早晨、阴天或雨后在叶面静止或交尾。成虫善于跳跃,能做短距离飞行,受惊扰时马上跳离叶背或立刻飞走,落地后有假死性。部分雌成虫有边交尾边取食的习性。成虫多在早晨5:OO~9:00出土,选择枝条顶梢上的嫩叶背面补充营养,将叶片啃食成许多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条形透明斑或孔洞,并排出黑色粪便。越冬代出蛰高峰在5月上旬,出蛰成虫虫体黑色,带红斑;其余

3代成虫羽化高峰分别是第1代6月下旬,第2代在8月上旬,第3代在9月上旬,羽化后体翅棕红色,3~4 d虫体变黑色。成虫寿命一般在30~70 d,越冬代成虫寿命长达200 d以上。羽化期土壤含水量小于10%,羽化率降低,7月上旬连续降暴雨,可缩短成虫寿命,15 d后大量死亡。羽化率80%以上。

据观察,成虫交尾可全天进行,但以上午8:00~9:00,晚上20:00~21:00为多。每对雌雄成虫1 d交尾1~3次,交尾持续时间一般1~4 h。成虫产卵前先在叶背咬一长轴O.8 mm短轴O.3 mm左右的椭圆形刻槽,仅留透明的上表皮,将卵纵向产在刻槽内,并分泌淡色胶质物盖严卵和刻槽,最后再纵向盖黑色条状分泌物。卵散产,每叶产卵1粒,最多3粒,多分布在枝条较大叶片背面近叶缘处。1头雌成虫1次产卵最多19粒左右,最少1粒,1 d最多产56粒左右,单雌产卵一般为280~480粒左右。饲养发现,成虫产卵期一般28~60 d。成虫有咬空卵槽的习性。雌雄性比1.3:1。

3.2.2卵 女贞瓢跳甲的卵的发育历期一般4~6 d,最少3 d,最多10 d,孵化率91%以上。

3.2.3幼虫 幼虫共3龄。幼虫孵化时自卵的纵轴尖端直接潜入叶内取食叶肉,常沿叶的边沿向前取食,取食速度缓慢,虫粪卷曲细丝状,充实虫道,在叶片的正面可以看到上表皮下的虫体和黑色的前胸背板,虫道褐色丝状弯曲。1龄幼虫蜕皮时在虫道端部静止约1 d左右,头壳留在虫道端部。2龄幼虫不再继续向前取食,而是向一侧取食,虫道开始加宽。3龄幼虫出现暴食现象,1 d平均取食17.9 mm,最多取食39 mm,取食的速度明显加快,虫道明显加宽、加长。在室内温度13~24℃平均20℃,湿度45%左右,取食叶片保持新鲜条件下对跳甲各龄幼虫及取食量进行了测量、观察和记录,见表2。

3龄幼虫取食量约占总取食量的90%,占金叶女贞平均叶面积64%。在叶面上可以明显看到黄色虫体和黑褐色蛇形弯曲的虫道,粪便黑色连续不断,排在虫道中央。大部分幼虫都为害至叶片基部,导致叶片脱落。幼虫近老熟时在虫道端部向四周取食,比虫道明显加宽,平均3~5 mm,被害处形成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表皮隆起,使上表皮形成泡囊状,幼虫老熟后在上表皮上咬一个弧形缺口爬出入土或从叶片上自然坠落入土化蛹。当食料不足时,幼虫有转移的习性,从被害叶片的叶面咬一个缺口爬出,爬向另一叶片的叶缘,从叶缘开始取食逐渐潜入叶内继续为害。第2代危害最重。幼虫的发育历期一般8~12 d,最长17 d。

3.2.4蛹 幼虫老熟后钻入2―6 em的土中做一个内壁光滑的椭圆形土室,预蛹期3~4 d,蛹期8~13 d,最长17 d。土壤粘重影响幼虫化蛹,部分幼虫只在表土层化蛹。

女贞瓢跳甲的危害、特征特性及防治建议

4、防治建议

(1)农业防治 结合冬季土壤管理,清除杂草,枯枝落叶,深翻土地,灌水施肥,破坏跳甲越冬场所;适时修剪,应在5月上旬产卵期后修剪,可降低虫口密度,禁止在3龄幼虫为害期修剪,以免新生叶片成为下一代的食源。在栽培过程中,合理密植,根据该虫的生物学,掌握幼虫和成虫为害时期。

(2)人工防治 可以利用成虫假死性在成虫产卵前振落捕杀成虫。其防治应以春季为主,做到从4月15日开始经常检查叶片背面,发现成虫、卵和幼虫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3)生物防治 成虫期天敌主要是蝎蝽Arma custos。1头蝴蝽一生能捕食150多头跳甲成虫;幼虫期天敌主要有2种寄生蜂,种名待定。寄生蜂主要寄生1~2龄幼虫,以跳甲幼虫虫体变黑色为准,单株寄生率在70%左右。建议主要利用和保护天敌,有条件可人工饲养和释放天敌。防治应以生物杀虫剂为好,避免杀伤天敌。杜绝只种不管的粗放管理,避免害虫的引进和大发生。

(4)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的关键掌握在4月下旬,越冬代成虫出蛰上树取食时期,发现后可采用触杀或胃毒性杀虫剂喷洒叶片背面和树冠周围,如36%苦参碱水剂1 000倍液;幼虫期防治一定要掌握在1~2龄幼虫为害期,因为3龄幼虫很快入土化蛹,防治效果降低。5月上旬、6月中旬、7月下旬是3代幼虫为害初期,定期检查叶面,发现幼虫可采用内吸性强的杀虫剂喷洒叶面。田间试验证明,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防治1龄幼虫防效在90%以上。掌握3龄幼虫人土前最好在傍晚地面喷药,喷施5%西维因粉剂以杀死人土化蛹的幼虫。

(5)加强检疫 以前山东没有女贞瓢跳甲发生的记录,但近几年随着苗木的大量引进,导致跳甲的传人,危害日趋严重。该虫不仅仅危害金叶女贞,而且还导致同一个苗圃或绿地内的其它木犀科植物遭受危害。由于该虫虫体小,生活隐蔽,危害期长,不易被发现,往往叶片变色才被发现。因此建议在苗木引进时应严格检疫。

    标签: 女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