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白粉虱的生活习性 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时间:2022-12-16 编辑:Abbott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大棚白粉虱为温室害虫,主要为害葫芦科、豆科、茄科、菊科等100多种蔬菜和花卉。该病的发生,常常导致作物叶片变黄、萎蔫,甚至全株枯死,严重影响了作物的品质和产量,给农户们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本文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大棚白粉虱的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等相关知识,供大家参考。

大棚白粉虱的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生活习性

大棚白粉虱在北方温室内繁殖为害,无滞育和休眠现象。繁殖适温为18~21℃,发育历期:18℃31.5天,24℃24.7天,27℃22.8天。各虫态发育历期:24℃卵期7天,一龄5天,二龄2天,三龄3天,伪蛹8天。在温室生产条件下约1个月完成一代。成虫羽化后1―3天交配产卵。平均每雌产卵142.5粒。也可行孤雌生殖,其后代为雄性。成虫有趋嫩性,在寄生植物打顶以前,成虫随植株生长不断追逐顶部嫩叶产卵。因此,各虫态在作物上自上而下的分布为:成虫、新产绿卵、变黑卵、初龄若虫、老龄若虫、伪蛹、新羽化成虫。卵以卵柄?钠?孔插入叶片组织中,与寄主植物保持水分平衡,不易脱落。若虫孵化后3天内在叶背可做短距离游走,当口器插入叶组织后开始营固着生活。据观察,大棚白粉虱可通过风口近距离随季节气温变化往返迁移。冬季在温室作物上繁殖为害,春季通过温室通风或菜苗进入露地,深秋少量成虫经风口飞回温室。种群数量由春到秋持续发展,夏季高温多雨抑制作用不明显,秋季达数量高峰。冬季温室持续生产瓜果类喜温蔬菜,春末夏初即形成为害高峰。由于北方温室和露地蔬菜生产紧密衔接和相互交替,白粉虱周年发生,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清除虫源和培育无虫苗非常重要。成虫对黄色有强烈趋性,可据此进行诱集防治。主要天敌近20种。草蛉类为最主要捕食性天敌,其次是微小花蝽和东亚小花蝽。寄生性天敌主要有中棒蚜小棒和丽蚜小蜂。主要寄生菌为玫瑰色拟青霉和蜡蚧轮枝菌。

发生规律

大棚白粉虱在东北不能在露地越冬,但可以在温室内继续繁殖危害。随着秋季气温下降,白粉虱从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开始陆续向保护地、温室内栽培作物迁移,秋末进入迁移盛期。翌年春暖时,白粉虱便从室内向露地迁移,春末夏初进入向室外扩散盛期。

白粉虱的生长发育均与温度有密切关系。在温度20~25 ℃条件下,卵期6~8 d,幼虫共3龄,8~9d,卵至成虫羽化约为20d。在24℃条件下,成虫期15~57d,卵期7d,幼虫期8d,蛹期6 d。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7.2 ℃,幼虫的抗寒力较弱,成虫活动最适温度为25~30 ℃,温度高于40.5 ℃时,成虫活动能力显著下降。因此,可以考虑控制温度或大棚内的环境条件来压低虫口密度。成虫是唯一活泼的虫态,对黄色具有强烈的趋性,喜欢群集在植株上部嫩叶背面产卵,可两性生殖也可孤雌生殖。

大棚白粉虱的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

1.实行非喜食寄主蔬菜轮作,避免适生寄主瓜类、豆类、茄果类蔬菜混栽套种。收获后彻底清理田间杂草和植株残体,妥善处理或高温发酵沤肥,减少田间虫源。

2.培育无虫苗,把育苗和温室生产分开。育苗和移栽前彻底熏杀残余虫口,风口用防虫网隔离,控制外来虫源。

3.采用挂黄板诱杀或架黄盆诱杀。在白粉虱发生初期,将黄板套上塑料膜外涂机油或黏虫胶,挂在棚室内诱杀成虫,并定期更换塑料膜和涂黏虫胶。也可用黄盆盛清水,内放一定量洗衣粉,支放在田间,高度略低于植株生长点,诱杀成虫。注意定期清除表面漂浮的成虫和换水。

4.药剂防治。由于白粉虱世代重叠,各种虫态同时存在,目前尚无兼杀所有虫态的药剂。一种药剂防治需连续几次,并根据各虫态垂直分布规律重点针对相应虫态,以确保防治效果。可选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2.5%天王星乳油2000~3000倍液、20%康福多浓可溶剂2000~3000倍液、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3000~5000倍液、5%农梦特乳油1000~2000倍液、25%优佳安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2500~3000倍液、3%莫比朗乳油1000~2000倍液、40.7%乐斯本乳油800~1000倍液喷雾。虫情严重时可选用2.5%天王星乳油4000倍液与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混用。保护地内可选用22%敌敌畏烟剂7.5kg/hm2 熏烟防治。也可采用常温烟雾机施药防治。此虫对药剂易产生抗性,生产防治需注意轮换交替用药。

5.生物防治。保护地内白粉虱成虫低于每百株50头时释放丽蚜小蜂“黑蛹”300~500头,10天左右放1次,连续放蜂3~4次,可有效控制白粉虱种群增长,寄生率可达75%以上。放蜂期间可施用25%来螨锰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白粉虱的成虫、若虫和卵,而不影响丽蚜小蜂的生长繁殖。

    标签: 白粉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