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麻自播种到出苗通常需10—15天。从出苗到快速生长期开始是大麻的苗期阶段。在此期间麻田管理的中心任务是确保全苗,促进根系发育,培养整齐健壮的幼苗群体,为进入快速生长打好基础。下面为大家介绍大麻的田间管理技术。
大麻的田间管理技术
(1)播后松土。大麻播种浅,特别是撒播及畦播地区播种更浅、撒播种子后,一般要用挠钩或手耙纵横向松土多遍,使表土充分细碎覆土均匀、让种子紧密接触湿土,顺利发芽出苗。播后遇雨,地干表土硬壳影响出苗,要及时轻耙,破除板结,以免幼苗在土中窝黄和造成缺苗。
(2)间苗与定苗。大麻间苗定苗是一项细致的工作,是麻田留足基本苗、保证密植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一般间苗和定苗各一次,要求做到早间留匀适时定苗,达到培育壮苗的要求。间苗宜在出苗后10—15天内进行,要求间弱去强留中间,拔除过密的堆轩和生长过高及病弱苗,按预定密度的要求,留匀苗距,使之生长整齐一致。有的麻区间苗两次,第一次在出苗后7—10天进行,只做疏苗工作;第二次则在出苗后10—15天进行,拔高去弱留中间,苗高14—20cm时进行定苗。采麻栽培的宜多留雄体,以提高纤维品质;采种栽培的可适当多留雌株,以增加麻籽产量。在定苗时,经验丰富的麻农可大致分辨出雌雄,即幼苗叶片尖窄,叶色淡绿、顶梢略尖的多为雄麻;反之,叶片较宽,叶色深绿,顶梢大而平的多是雌麻,“花麻(雄株)尖头,子麻(雌株)平顶”。
(3)中耕与蹲苗。中耕是苗期的重要管理措施,具在松土除草、散湿增温、促下控上,使幼苗主根深扎和较早较快地生长侧根的作用。麻田要早中耕、细中耕。一般中耕两次,除结合间定苗进行中耕外,在麻田封行前再进行一次中耕。麻田细中耕是我国麻农的传统经验。河南史河麻区就有“锄草如绣花,一碰一个疤”之说。史河麻区采用约6cm宽的小锄,轻轻锄出杂草和矮劣麻苗,不碰伤留下的苗,以免形成伤疤,妨碍麻株生长,降低纤维产量和品质。高肥密植而又底墒充足的麻田宜多中耕,并进行蹲苗。蹲苗的时期在幼苗后期至快速生长期到来之前。蹲苗可使幼苗根系深扎,控制旺苗长势,促进弱苗赶上壮苗,以提高麻田群体的整齐度,这样麻株群体在以后能均衡生长、减少弱株,这是高肥密植麻田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其具体操作方法是:苗期阶段多中耕,雨后中耕松土;中耕深度由浅而深,始终保持土表疏松干燥,而下层保蓄一定水分;延迟灌头水和追肥,使之达到更好的蹲苗效果。但蹲苗要适度,只有在幼苗不严重受旱、不缺肥的情况下,才能起到良好作用。否则麻株受旱,出现“小老苗”,造成减产。
(4)灌溉与排涝。麻菌生长到30cm左右,进入快速生长。从进入快速生长到雄株开花,是大麻生长发育最旺盛的快速生长期。据试验研究,大麻快速生长期所耗水量占全生育期总耗水量的62.9%—69.8%,维持土壤水分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最适于这一时期对水分的需要。大麻快速生长期时间短、生长量大、干物质积累多,消耗水分最多,必须抓好灌溉。
北方麻区在大麻快速生长期,正值干旱少雨季节,灌溉与否对产量影响很大。据试验,灌水3—5次的比不灌水的增产19%—27%。华北麻区多为水浇麻地种麻,一般少的灌3—4次,多的7—10次。10天内无雨田间显旱早就进行灌溉。华北麻区一般也是5—6份缺雨,一般风麻梢顶部二、三片叶色呈黑绿,表示缺水,顶部叶发黄则严重缺水,需进行灌溉。灌水需注意“头水轻、二水饱”,即第一次灌水需轻灌,因此时大麻根系尚弱、不耐水,水量过大容易造成土壤过湿甚至局部淹渍,对根系发育不利;同时头水过大,造成土壤板结龟裂,裂缝伤根,也影响麻株生长。灌头水后,麻株迅速生长,侧根大量发生,需及时灌二水。如二水不及时就会严重影响根系和麻株长高、增粗,形成“老苗”,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一般在头水后3—5天,土表一干就灌二水,水量比头水大些。此后视土壤旱情增加灌水次数,以在快速生长期始终保持土壤湿润为好。另外,当麻株高130—170cm时,田间郁闭、通风透光不良,特别是密度大的麻田,雨后常出现田间高温高湿,蒸腾量大,导致死麻、烂麻。因此,雨后亦应紧接灌水,以改善田间小气候,麻农称之为“解热水”。
南方麻区雨水多,一般春播大麻不需要灌水;但要在播种前清理好畦沟,使整个生长期间做到雨停水泄,排水畅通,免受涝害。特别是在蕾期多雨昌,易容易渍水烂根,应重视排水问题。夏播大麻生长盛期适逢盛暑,易遭干旱,亦应适当适量灌水。
大麻开花期长,并进入皮层增厚时期,这时应适当控制土壤水分,有利纤维成熟。同时开花后落叶渐多,覆盖土面,保持土壤湿润。故此时一般不需灌水。但在采麻栽培及收获前4—5天要灌水一次,增加麻株含水量,便于镰割和缩短沤麻时间,提高纤维色泽和柔软度。采种栽培或雌、雄麻分期收获的地区,雌株种子成熟要比工艺成熟晚30—40天,在此期间应根据田间水分状况,适当灌水,使种子灌浆成熟好,提高种子产量。
后期生长阶段,麻株高大,无论采麻或采种栽培,均应在灌水前注意气候变化、防止灌水时或灌水后遇风倒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