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打捆机的工作原理 秸秆打捆机的发展历程

编辑:George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秸秆打捆机稻草、麦草、棉杆、玉米杆、油菜杆、花生藤。豆杆等秸秆、牧草捡拾打捆;配套功能多,可直接捡拾打捆,也可先割后捡拾打捆,还可以先粉碎再打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秸秆打捆机的工作原理和秸秆打捆机的发展历程。

秸秆打捆机的工作原理:

秸秆打捆机主要由拾禾器、打草滚筒、链轮传动机构、绳盒、引绳杆及预警装置、液压控制机构等部件组成。打捆时自动引绳,自动拾取秸秆作物,自动打捆,自动切绳。

通过对槽轮大小的调整,来改变打捆时的绳圈和草捆密度,使草捆不散、不凌乱。成形后的草捆体积小而紧密,便于运输和贮存。

该机由机身、传动机构、喂料机构、密度调节机构、压草活塞机构、草捆长度控制机构及车轮行走机构组成。由电动机(或内燃机)通过传动机构带动连杆驱动喂料压板和活塞作往复运动;适量物料通过进料口、在喂料压板的作用下,进入储草腔内,再由压草活塞推入并被压紧前进。

当达到料捆长度时,将隔离板插入储草腔内,之后随草前行,待该板走出储草腔后,即可用绳带捆绑料捆,出机待用:该机可在较平整的场地由汽车或拖拉机牵引作短距离的移动。

秸秆打捆机的发展历程:

18世纪,许多国家的交通运输、农业生产都以马为动力,这样在广大的城市和农村都需要大量的干草来饲养马匹,在运输这些干草时草要压紧、捆实。

1853年,美国的埃默里发明了草打捆机,使草捆的结实,方便了运输。这种打捆机是一种水平压力机,在打捆箱两端的延伸部分各装一个功能如活塞的挡板,当把草放在箱内的时候,由马来拉动一套链子和滑轮机构,这样打捆箱两端的挡板做相向运动,从而将草压紧。

这种打捆机每小时可打5捆草,每捆重125公斤,它的弊病就是当机器运行时,仍需工人作辅助工作。

1872年,美国的戴德里克在埃默里基础上研制出连续生产的打捆机,在美国和英国取得极大成功,从而加快了生产节奏。

由于需要不断地提高生产能力,1884年,又研制出了蒸汽压力打捆机,这种打捆机将草压成捆后,用人将草捆好,然后自动将草捆弹出。

1871年,美国人沃尔特-伍德获得了钢丝打捆机的专利,在当时这种打捆机是很出色的,还曾经在英国展览过。

1858年,约翰-费-阿普尔比发明了绳子打捆机,但由于绳子的价格昂贵,所以直到20年后这项技术才得以发展。这种打捆机使用方便,机型灵巧。1878年,制造商迪林生产的打捆机采用了阿普尔比的打捆方式。

在1958年以前,打捆机只能把麦捆打成矩形体,1958年美国的艾利斯-查默斯公司把罗托-巴勒研制的圆柱体打捆机投入商品生产,该机可以把麦秆捆成直径为36-56厘米,长0.91米,每捆18--45公斤的圆柱体。直到现在,这种打捆机有些地方仍在使用。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秸秆打捆机的工作原理和秸秆打捆机的发展历程了,希望对大家了解秸秆打捆机有所帮助,更多问题欢迎咨询农技之家农资招商网。

    标签: 打捆 秸秆 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