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插秧机用后巧保养

编辑:Dave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机动插秧机用后一定要巧保养,下面我们来看看相关的做法:

1、要全面检查栽臂轴承的旷动量。每组栽植臂上装有200型轴承5个,如果轴承松旷,会使栽植臂运转不稳定,不能保证分离针与扶门之间有1.25~1.75mm的间隙,不仅造成取秧量不正确,还会损坏机件,造成故障。我们的经验是:当分离针尖的双向自由摆动量大于3mm时,就要更换轴承。

2、栽植臂停止位置调整失灵时,要检查定位螺钉的状态。有的插秧机调整好以后,停止位置经常改变,有时在上,有时在下;有的插秧机无论怎样调整,停止位置都在下方。其原因是由于动力输出轴座的定位螺钉松动或脱扣而造成的。该定位螺钉是左旋螺纹,如果松脱,用改锥左旋拧紧即可。如果是螺纹损坏,应更换新品。

3、插秧机秧爪为何带秧。插秧时,有时见到漏秧、漂秧,甚至一长段上下不见秧苗,而秧爪上却挂漏了秧苗,推秧器不能将秧苗推入土中,这就是秧爪带秧。产生故障原因有两个方面:

秧块方面:机插秧苗的床土要求沙粘适中,床土过粘,易造成带秧,这时可适当灌些水。秧苗根系过长会带秧,所以应及时栽插,并注意床土不要过厚,避免根系过于发达。

机器调节方面:栽插前,先检查推秧器是否动作。如果秧爪和推秧器压脚间隙过小或栽植臂内缺油,会使推秧器杆不能动作而造成带秧。其次检查秧爪和推秧器是否对正,秧爪有无弯曲变形,没有对正的可扳动推秧器压脚,秧爪弯曲要拆下在台钳上矫正。最后检查秧爪与推秧器压脚之间的间隙应为0.7~2mm,不得超过2.5mm。间隙过大容易夹秧、带秧。间隙不合要求时,可通过调换秧爪、修正秧爪压板座或推秧器压脚高度来调整。

栽植臂是插秧机中的重要工作部件,属易损坏零件,因此使用一定时间后应进行检修。

4、纵向送秧距离变小,造成漏插。纵向送秧传动带每次移动量不小于12mm。移动距离变小的原因是:①抬把固定螺栓松动使抬把移位。解决的办法是把夹紧螺栓松开,把抬把推到原始位置再紧固螺栓。②送秧棘轮的钢丝销和销孔磨损,使棘轮有效转角变小。解决办法是换粗销或修复销孔。

5、插秧机出现有规律的漏插现象,即秧箱一个行程漏插一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①秧箱驱动臂磨损,使秧箱自由移动量增大。秧箱自由移动量应不大于3mm,如果自由移动过大,就会使秧箱有效行程变小,这种现象只有在换向时才表现出来。②传动箱内的移箱轴(螺旋轴)轴槽和销磨损,造成换向时有效行程变小。③秧片宽度过窄,秧箱两端部无秧苗,造成有规律的漏插。

6、要做全面检查。检查分离针的宽度应为12.5mm。检查推秧器的行程不小于16mm,推出时不超出分离针尖3mm。检查推秧器和分离针下平面之间的间隙应不大于1mm。

7、确保插秧作业质量,要注意以下几点:

(1)作业时,插秧机尽量直行,转弯时不能插秧。通过水渠或更高埂时,应搭木板或抬起船板,不要强行通过,否则将损坏机器,影响作业质量。插秧到秧苗离田边不足1.8m时,应取出边行秧箱内的秧苗,最后要留1.8m宽未插田以便圈边。

(2)装秧和加秧时动作要轻,防止弄碎秧片和折断秧苗,要让秧苗自由滑下或轻轻推下,避免向秧苗和秧箱上浇水。空箱装秧时,应把秧箱移到一头,在分离针空取秧一次后再加入秧苗。

(3)作业时发现地轮不转,应检查皮带轮、离合器是否打滑,是否有跳挡现象。

(4)如发现某一组栽植臂不工作,并有响声,要检查分离针在秧门处是否有异物,并清除。

(5)若某一组栽植臂不工作,并且无响声,一定是链条活节脱落;栽植臂内有清脆的敲击声,要更换或补加缓冲胶垫。

8、用后应妥善保管。插秧机受农时季节的限制,一年中工作时间短,停放时间较长,所以非作业期间应妥善保管。①外部要清洗干净。②放净燃油、润滑油;卸下三角皮带单独存放。③按使用说明书润滑表向各部位润滑点注油。④封闭气缸。用少量无水机油加入进气管道,摇转曲轴,使油附在活塞顶部、缸套内壁及气门座封密气缸。⑤清洗空气滤清器滤网,然后将空气滤清器、消声器和油箱用布包好,以防灰尘进入。⑥插秧机上所有的工作弹簧应处在自由状态,存放时,栽植臂推秧弹簧应使推秧器处于推秧状态,以防再使用时因弹簧疲劳而失效。将离合器、定位离合器放在“合”的位置,变速杆放在空挡位置,秧箱放在中间位置。最好存放在室内或简易棚内,不准在机器上堆放杂物。⑦全机维修后,慢慢转动,检查各部位运转情况,应使各部位运转灵活,无卡滞现象,然后入库保管。并将秧船或浮筒平放垫起,使地轮离地支撑。

    标签: 秧苗 栽植 插秧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