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泥鳅苗成活率为何偏低

时间:2023-04-16 编辑:Bertha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野生泥鳅苗种的成活率一般在45%~60%,最高也不过80%。人工养殖的泥鳅苗种一般在80%左右,好的在90%左右,最高的在95%左右。野生泥鳅苗种的养殖成活率偏低,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野生泥鳅苗成活率为何偏低

捕捞方法:野生泥鳅苗在外收购或捕捞时,因捕捞方法不同,而又没有按照规范操作,容易造成泥鳅苗种受伤。

中间过程复杂:泥鳅捕获后,一般都经过长时间的高密度暂养,并筛选和运输,有的还是多次筛选和运输,使泥鳅受伤,体表黏液大量外泄,体质十分虚弱。

营养不良:在暂养及筛选运输过程中,一般不喂食,这样长时间的停食,使泥鳅根本没有营养来源。

野生泥鳅苗成活率为何偏低

放养时间较迟:野生的泥鳅苗种放养一般都比较迟,这是因为泥鳅每年要在3月份以后,气温上升才会被农民捕捞起来,在较长时间内,不断捕捞,暂养累积一定数量后,经筛选再出售。这样时间往往都已在6月份甚至7月份,气温较高,而这些泥鳅因长时间的暂养、筛选及运输,已是伤痕累累,极易发病死亡。

筛选和运输不当:筛选时用筛子过泥鳅苗种,泥鳅小过筛孔容易,但也受伤;大的泥鳅苗种过筛孔难度大,更易受伤。

野生泥鳅苗种购买后,在放养前要处理妥当,即筛选出好的苗种进行饲养,挑出劣质苗种立即出售;即使是人工养殖的泥鳅苗种最好也筛选一下,尽可能的进行大小分养,即使是野生泥鳅苗种也可提高饲养的成活率,并可减少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