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老虎又名土蚕、切根虫,是地黄生长期间出现的一种地下害虫,严重影响了地黄的品质及产量,降低了农户们的种植效益。本文希望通过对地黄小地老虎的形态特征、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供农户们参考。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1~23毫米,翅展48~50毫米。头部与胸部褐色至黑灰色,雄蛾触角双栉形,栉齿短,端1/5线形,下唇须斜向上伸,第一、二节外侧大部黑色杂少许灰白色,额光滑无突起,上缘有一黑条,头顶有黑斑,颈板基部色暗,基部与中部各有一黑色横线,下胸淡灰褐色,足外测黑褐色,胫节及各跗节端部有灰白斑。腹部灰褐色,前翅棕褐色,前缘区色较黑,翅脉纹黑色,基线双线黑色,波浪形,线间色浅褐,自前缘达1脉,内线双线黑色,波浪形,在1脉后外突,剑纹小,暗褐色,黑边,环纹小,扁圆形,或外端呈尖齿形,暗灰色,黑边,肾纹暗灰色,黑边,中有一黑曲纹,中部外方有一楔形黑纹伸达外线,中线黑褐色,波浪形,外线双线黑色,锯齿形,齿尖在各翅脉上断为黑点,亚端线灰白,锯齿形,在2~4脉间呈深波浪形,内侧在4~6脉间有二楔形黑纹,内伸至外线,外侧有二黑点,外区前缘脉上有三个黄自点,端线为一列黑点,缘毛褐黄色,有一列暗点。后翅半透明白色,翅脉褐色,前缘、顶角及端线褐色。
幼虫:头部暗褐色,侧面有黑褐斑纹,体黑褐色稍带黄色,密布黑色小圆突,腹部末端肛上板有一对明显黑纹,背线、亚背线及气门线均黑褐色,不很明显,气门长卵形,黑色。
卵:扁圆形,花冠分三层,第一层菊花瓣形,第二层玫瑰花瓣形,第三层放射状菱形。
蛹:黄褐至暗褐色,腹末稍延长,有一对较短的黑褐色粗刺。
发生特点:
小地老虎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年发生代数随各地气候不同而异,愈往南年发生代数愈多,以雨量充沛、气候湿润的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及北方的低洼内涝或灌区发生比较严重;在长江以南以蛹及幼虫越冬,适宜生存温度为15℃~25℃ 。小地老虎为害时期在地黄苗期(5~6月)。
防治方法:
1、早春清除田间及地头杂草,发现新被害苗时立即在其附近挖杀幼虫。
2、采用黑光灯或糖醋液诱杀成虫,或傍晚田间每隔一定距离放一泡桐叶诱集幼虫,早晨翻开叶进行捕杀。
3、低龄幼虫发生时,可用50%辛硫磷1000倍液或90%敌百虫1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