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危害叶和假茎。发病初期为梭形的褪绿斑,后在表皮下产生圆形或椭圆形稍凸起的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橙黄色粉末(病菌夏孢子堆及夏孢子)。病斑四周具淡黄色晕环,后病斑连片致全叶黄枯,植株提前枯死。生长后期,在未破裂的夏孢子堆上产生表皮不破裂的黑色物。
二、大蒜锈病的发生特点此病由真菌担子菌亚门葱柄锈菌侵染引起。病菌多以夏孢子在留种葱、越冬青葱及大蒜的发病组织上越冬。翌年入夏形成多次再侵染,此时正值蒜头形成或膨大期,危害严重。蒜收获后侵染葱或其它植物,气温高时则以菌丝在发病组织内越夏。 病菌喜较低温度、潮湿的环境,发病最适宜的气候条件为温度10—23℃,相对湿度90%以上。长江中下游地区大蒜锈病的主要发病盛期为春季3—5月份;秋季10—11月份。大蒜感病生育期在成株期。 一般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肥料不足、生长不良和连作的田块发病重。年度间早春低温、多雨,梅雨多雨或秋季多雾、多雨的年份发病重。
三、大蒜锈病的防治方法①科学施肥:施足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避免偏施氮肥。
②轮作:和非葱、蒜类作物进行2年以上轮作。
③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病残体,并带出田间集中销毁。
④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保护。药剂可选用40%福星乳油5 000—6 0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或 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70%品润干悬浮剂600—800倍液,或25%敌力脱乳油3 000倍液,或75%灭锈胺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等,喷雾防治。每隔7—10天1次,连用2—3次,具体视病情发展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