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CucurbitapepoL.)的栽培种类型很多,包括碟形、弯把、直把,灰色、浅绿色和美洲长形黑色西葫芦等。不同类型的西葫芦在世界范围内的栽培面积受地域因素、病虫危害和消费习惯的影响极为明显。在品种的引入和推广过程中,一个品种是否被普遍接受,除了看它在所引进地区的表现外,还要看该品种的特性(或基因型)与不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或互作)如何。本试验以由美国好乐种业公司育成并由新疆西艺好乐种业合资公司负责推广的耐两种病毒病(ZYMV和WMV)的浅绿色西葫芦品种翠玉和玉女为材料,在9个国家进行了地域适应性测试。测试内容主要包括这两个品种的产量表现,对病毒病和不同环境条件的反应以及被当地消费者接受的可能性。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本试验以翠玉和玉女作为主测品种,并用三个同类型的感病品种克莱芮挞(Clarita)、娥妮挞(Anita)和芝迪妲(Jidedah)为对照,分别在中国、美国、墨西哥、黎巴嫩、比利时、土耳其、以色列、埃及和约旦通过两年(2003,2004)的时间完成试验。各品种产量对不同地域条件的反应分别在美国、中国和黎巴嫩3个国家内测试。在每个试验点内选择发病季节作为试验期,并且试验统一为3次重复和完全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种植40株,株行距为101.60cm×60.96cm。在收获期,每3天采收1次,以小区的果实总数作为产量数据,每10天的累计产量作为一次观察值。并进行产量的方差分析或平均数比较,同时综合各试验数据进行品种基因型与环境因素的互作效应分析,其分析方法采用盖尔~斯蒙估测法。在此分析过程中对参试品种与3个地域因素的相互作用(或互作)进行卡平方测验(X2)。所评估的互作效应包括每个品种间的交叉效应和非交叉效应或数量互作效应。同时计算跨地域的品种间交叉效应估测值min(Q+Q-),其中Q+=-(d2i/MSEi),Q-=+(d2i/MSEi),进而用盖尔~斯蒙临界值C对Q+和Q-的最小值进行估计,并以此显著性来判断每两个品种跨地域交叉互作效应的存在与否。同时调查试验地消费者对该品种类型的接受程度。非测产试验点的田间试验无固定设计,仅以其提供充分的产品瓜供市场开发商评估并获得足够数据,以期了解参试品种的地域综合适应性。2结果与分析在各个国家的独立试验中发现,每个参试品种都表现了它们各自特有的产量特征。在黎巴嫩川谷,除克莱芮挞外,其他各品种的早期产量没有明显差异。但在生长后期,因西瓜花叶病毒病和西葫芦花叶病毒病的侵染导致感病对照品种的产量迅速下降,而翠玉和玉女在几,次的后期收获中仍保持着较高的产量水平。后期产量的显著差异充分表现出翠玉和玉女耐病毒病的优势。就总产量而言,这两个品种在黎巴嫩川谷也显著高于其他品种(a=0.05)。在中国新疆的试验中,有轻微病毒病(CMV)发生。由于在该试验区病毒病对西葫芦植株生长的影响不如在黎巴嫩那样明显,翠玉和玉女的发病期产量的变化趋势与对照品种基本一致,但玉女表现出比翠玉好,并获得显著高的总产量结果。与前两个区域试验的情况不同,在美国科罗拉州试验期间无任何病害发生,使得各品种的独有遗传特性在该地区得到实际表达。所有参试品种的产量变化趋势没有差异,感病品种娥尼挞与翠玉和玉女的产量表现是在同一个统计测试水平上(α=0.05)。在品种和地域因素互作效应方面显示,没有一个盖尔-斯蒙参数值(L)超过卡平方临界值X(df=2,α=0.05)=5.99。这说明地域因素对每两品种间产生的不同程度并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换句话说,所有参试品种的遗传特性并不因环境因素的不同而改变,各品种遗传特性的优劣决定着该品种产量的高低。翠玉、玉女和娥尼挞的产量在3个国家中都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对照的结果说明,这3个品种适应性广,可在多国家或多地区栽培。两品种间的产量变化似乎表现出跨地域的交叉效应,但从盖尔-斯蒙互作测试的结果显示,mia(Q+Q-)=(0.024;0.002),并且Q-=0.002<C(试区=3,α=0.05)=4.23,所以无充分证据证明翠玉在一个环境中显著优于玉女。丽在其他环境中却显著劣于玉女的可能性。换句话说,翠玉和玉女两品种的环境互作效应不显著,因此它们在跨地域优良程度的排列上处于同一水平,可适合于多国家(地区)栽培。尽管这两个品种在美国表现优良,但却因消费习惯的不同而不被消费者所接受。总的调查结果指出它们的市场在亚洲(尤其在中东地区)及一些南美洲国家。3小结从整个试验不难看出,翠玉和玉女不仅在某一特定国家或地区表现好,而且在多种地域环境中均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基于在黎巴嫩川谷的表现说明,翠玉和玉女对西瓜花叶病毒病和西葫芦花叶病毒病的耐病性可为蔬菜生产在该两病毒病发病区带来额外的产量。不管在沙漠地带,还是在中国新疆或美国科罗拉州的高原,翠玉和玉女都表现出耐高温、耐干燥和产量高的优良特性,是适合不同环境栽培的优良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