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叶点病是一种分布较为广泛的病害,发生和为害都较轻。但是,农户们依旧要提前做好该病的防治工作,降低可能造成的危害。以下内容将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西葫芦叶点病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希望能够对农户们有所帮助。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和花轴。叶片上的病斑近圆形,后发展为大形病斑,有的呈“V”字大斑,灰白色至浅黄色,常有黄色晕环,病斑处易破裂。潮湿时,病斑四周呈水渍状。后期在病斑上密生黑色小点。严重时病斑相互融合,引起叶片局部枯死。发病的花轴呈黑褐色水渍状,最后腐烂。
病原:
病原为正圆叶点霉Phyllosticta orbiccularis Ell.et Ev.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器散生或聚生,球形至扁球形,黑褐色,直径95~140μm。分生孢子椭圆形,单胞,无色,大小(3~5)μm×(1.5~2.5)μm。病原在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以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借雨水溅射传播。
发生规律:
高温、高湿利于病害发生。地势低洼,植物郁闭,通风不良,发病重。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收获后及时清除植株残体,减少田间菌源。清沟沥水,避免田间积水。棚室栽培要加强通风散湿。(2)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或50%扑海因1 000倍液,或50%倍得利500倍液。每隔7天喷1次,连续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