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红松原始林,号称为“天然氧吧”。被誉为“祖国林都”、“红松故乡”。伊春市的市树、市花和市鸟分别是红松、兴安杜鹃和啄木鸟。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伊春市是以伊春区为中心区,由21个卫星城镇组成的群体城市。那么,伊春市乡下有有六亩土地合适做什么项目?
伊春年平均气温1°c,气温偏低;无霜期110—125天,无霜期短;一年四季分明。春季为四五两个月,夏季为六七八三个月,秋季为九十两个月,冬季为十一月至翌年三月。四季气候特点:春秋两季时间短促,冷暖多变,升降温快,大风天多;夏季湿热多雨;冬季严寒漫长,降雪天较多。年平均降水量750—820毫米,降水量较充沛。
伊春地貌特征为“八山半水半草一分田”,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南部地势较陡,中部较缓,北部较平坦,海拔高度平均600米。境内千米以上高峰77座,最高山为平顶山,海拔1423米。
“天然氧吧”伊春市乡下有有六亩土地合适做什么项目?根据伊春的气候和地貌条件,如果乡下有地可以考虑种植药材。伊春市打造森林北药之乡。
从2011年到2016年,伊春市北药总产值由13.5亿元上升到18.13亿元,累计增加4.63亿元;增加值由8.17亿元上升到2016年的9.54亿元,累计增加1.37亿元,年均增幅分别为6.1%和3.2%,北药开发走在了全省前列。伊春市建有不同类型的药材种植、改培基地和药用动物养殖基地97个。其中国家级基地1个,省级基地6个,市级基地21个,县(区)级基地69个,药材种养大户193个。形成了以“平贝、五味子、刺五加、林下参、苍术以及蜂、鹿、林蛙”为主的骨干品种。
经过近五年来的努力,伊春市北药业已初步形成了产业化开发、规模化经营、多元化发展的格局,走出了一条以“制药兴财政、药材富百姓”的路子,开启了北药发展的“新篇章”。
开发中注重了产业结构调整,利用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引导种植企业和大户发展适销对路品种,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促进基地与加工企业的有效对接,刺五加、苍术、返魂草等主要品种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伊春市现有9户制药企业、8户森林保健品企业,生产中药、西药、森林保健品三大类、12个剂型、252个品种。有国家级新药4个、部优产品1个、省优产品4个、国家中药保护品种6个。主打产品有双黄连系列、康妇消炎栓、芩暴红系列、北豆根胶囊、刺五加片、肺宁分散片、消咳喘、活络痛片、复方蒲芩片、柏子养心片等50多个。还研发了双黄连粉针剂、双黄连口服液、芩暴红合剂等新药以及林蛙油系列、刺五加系列、五味子酒、保健药枕及鹿产品、蜂产品、人参保健食品等品种。产生了两户产值超两亿元的医药企业(格润药业和葵花药业),成立了两个医药集团(格润药业集团和喜人药业集团),新建两户药品生产企业(喜人药业和东鹿制药),全部通过了国家GMP认证和复检,基本实现了中药生产标准化、中药剂型现代化、质量控制规范化、生产装备自动化。目前北药从业人员达到6万多人,占伊春市职工及农村劳力总数的20%以上,北药产业已成为林区经济转型中安置富余人员就业的富民工程。
药材生产基地根据制药企业的需求引进种植新品种。铁力市在成功种植示范苦参的基础上,今年与陕西商洛、葵花集团签订了苦参销售合同,扩大种植面积。格润药业种植本企业需要的党参200亩,柴胡200亩,黄芪200亩,甜叶菊100亩;神农公司种植赤芍800亩,百合500亩,苦参300亩。铁力局今年引进种植紫苏4300亩。伊春市的灵芝生产在双丰局、铁力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今年红星区新建设灵芝种植基地300亩,林下栽培仿野生灵芝菌包20万袋。嘉荫县引进具有保健功能的北药新品种黄瓜子,种植面积达到1125亩,为伊春市药材生产又闯出了一条新路。
对于未来北药产业的发展,伊春市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到今年实现北药产业产值100亿元,药材种植面积21万亩,林下改培面积79万亩,年采集销售药材2万吨。努力把伊春打造成“中国森林北药之乡”;建成黑龙江省最大、全国知名的北药种植和林下改培基地;提高地产药材精深加工能力。延伸产业链条,最大限度地实现地产药材就地加工增值;将药材生产基地与度假旅游、养老养生、休闲娱乐融为一体,促进伊春市健康产业的发展,建成全国知名的康体养生度假胜地。
伊春市乡下有有六亩土地还有一个赚钱的办法就是流转出去,不过一定要通过专业的土地流转平台,这样既能使土地得到利用,也能让自己得到收益(流转金)。比如,伊春嘉荫县就有人在土流网上发布了林地转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