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难不难?听听他们的农村创业故事

时间:2023-05-01 编辑:Bertha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2007年,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三墩土家族乡大窝村的杨昌林,27岁;内江市市中区凤鸣乡王板桥村的任芮奇,17岁;两位素未谋面的农村青年,但他们的人生经历却都在这一年结束打工生活自主创业。如今,杨昌林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超2万亩,年产值超2000万元;任芮奇从当年的一口网箱泥鳅发展到如今的200多亩种植基地,还成立了四川新益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年利润达300万元。

返乡创业难不难,两人都表示难。来听听他们的农村创业故事,两人经历了怎样的艰辛,才取得了今日的成就。

返乡创业难不难?听听他们的农村创业故事

杨昌林的农村创业故事:几乎什么都缺,唯独不缺就是激情和坚持

与杨昌林见面,他衣着光鲜、裤线笔直,头发打理得油光铮亮,俨然一副成熟商人的模样。可私下一说话,他又“原形毕露”。“未来5年,我要成为整个川东地区药材品牌的领军人物,公司要上市!”7月5日,杨昌林说得掷地有声,他给人一种“号召感”。

杨昌林说得掷地有声,他给人一种“号召感”说他有“号召感”,并不是开玩笑。这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村青年,为了致富,当年可以独自从大窝村走下山,进城打工;为了挣钱,他可以“麻起胆子”怀揣500元闯成都,不成功则成仁;为了做大产业,他可以“乔装打扮”混进“川渝陕中药材洽谈会”,愣是说服了成都、重庆、西安的客商,签下订单……他那种敢想敢干,以及主动挑担子为老百姓谋出路的闯劲儿,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说起杨昌林的故事,就不得不提到当年他“睡荒山、吃积水”的事儿。

出生于山区贫困村的杨昌林,对于贫困,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没出去打工前,觉得无所谓;出去之后才发现自己真是‘井底之蛙’。”为了脱贫致富,他花光自己打工辛苦挣来的钱,承包下当年已经荒废了的2000亩村办药材基地,此后的两年时间,更是长期孤身一人生活在 “深山老林”里,当地村民都喊他“哈儿”。“我并不记恨谁,现在想起来也只是觉得农村的老一辈,思想观念太过保守,甚至是顽固不化。那么好的土地,这么好的药材品质,外面想买都买不到,他们却觉得‘净是些不值钱的玩意儿,挖出来都费神’。”杨昌林无奈地笑着说。

返乡创业难不难?听听他们的农村创业故事

面对农村落后保守的思想,以及传统的社会偏见,杨昌林选择了隐忍,用实际行动回击他们的不理解。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超出了他的可控范围。

2010年,重新培育以及新近挖掘出来的药材成熟了,需要从山上运输到县城,再销往外地。可村里没有一条水泥路,货车开不上来,村民又不愿意挑担子下山,找村组干部协调得到的答复是 “没办法”……“种出来卖不出去”让杨昌林束手无策。无奈之下他只得用“借钱+自掏腰包”的形式,修通了9.8公里通村公路。杨昌林笑着说:“当时差点儿就成了‘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玩笑归玩笑,可他对此事至今难忘,“通村公路应该属于农村的基建配套项目,为什么当时就‘没办法’呢。”

自费改善农村落后的基建配套,让杨昌林回想起来依旧苦笑连连。“缺资金、缺基建、缺理解,返乡创业几乎什么都缺,唯独不缺就是我们年轻人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坚持。”杨昌林用“苦尽甘来”形容自己的创业故事。

返乡创业难不难?听听他们的农村创业故事

任芮奇的农村创业故事:真的差点儿赔得血本无归

90后的任芮奇,虽然年龄比起杨昌林小了不少,但他的创业经历却依旧充满艰辛坎坷。杨昌林在自己办公室看文件。

“如果你一亩地一年想挣2万元,就必须精养。我们养殖的泥鳅黄鳝都是用网箱、稻田改造精养,我们过几天有个免费的泥鳅养殖培训,你可以来听一下……”与任芮奇初次采访,开始于他在返回自家养殖基地的途中,一直不停地在接听来自全国各地咨询加盟热线的任芮奇,脸上很是疲劳。从最初的2000元作为创业启动资金,到现如今坐拥百万资产;从最初的一口网箱发展到200亩养殖基地……用任芮奇自己的话来形容就是 “年轻人总要有点儿梦想,敢闯敢拼才叫年轻人”。

时间回到2004年,那时的任芮奇还是个刚刚从内江农校毕业的学生,找不到事做的他跟着母亲到攀枝花卖烧烤,一年后,因生活不习惯,他又回到内江,开始摆地摊卖包包……日子平静地一天天过着,可任芮奇的内心却越发不甘心:“我学农的去卖烧烤、摆地摊?”

创业的想法,开始在他的内心扎根发芽,于是他选择了返乡创业。

返乡创业难不难?听听他们的农村创业故事

然而,这一回家,等于彻底断了生计。在外人看来,天天在家呆着,不是上网就是看书的任芮奇,就是个“啃老族”。对于他人的不理解,他并未多言。因为他知道,自己上网、看书,都是在搜集资料,“我要创业养泥鳅”的想法在他心里越发清晰。然而,没有创业资金,不懂饲养技术,对于创业者任芮奇来说可谓是“一穷二白”。尤其是起步资金,任芮奇不好意思地笑着说:“当初那2000元起步资金,还是从外公那里借来的。”

随后,任芮奇开始前往湖南学习泥鳅、黄鳝饲养技术,一呆就是三个月。“人生地不熟,每天就是饲养场、水池、宿舍,那份孤独感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明白。”任芮奇若有所思地说。

2007年,有了一定技术和起步资金的任芮奇开始真正返乡创业,但由于资金有限,最初只做了一个网箱的黄鳝和泥鳅,并获得成功。内心膨胀的任芮奇觉得“可以了,扩大规模”。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

返乡创业难不难?听听他们的农村创业故事

显然不是!

2008年,尝到甜头的任芮奇开始四处筹资,扩大规模至30多口水池,结果技术有限的他,盲目扩张,彻底崩盘,“真的差点儿赔得血本无归。”回想起当年的一时冲动,任芮奇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

技术不够,又没有门路学习,那就自学!资金不足,找不到合适渠道融资,那就借钱!备受打击的任芮奇咬牙坚持,一心钻研养殖技术,没日没夜地呆在养殖场里照顾黄鳝、泥鳅。愣是靠自己的一股子韧劲,“创”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