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栀子花的叶片。病害多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生,被侵染的叶片上形成褐色圆形小斑,整个叶片逐渐变黄并脱落。病害也可从叶尖、叶缘处发生,形成不规则形的褐色病斑,整个叶处逐渐变褐色、质硬并脱落。病害严重的植株可大量落叶,并导致枝条甚至枯死。在潮湿的条件下,叶两面病斑上均产生小黑点,以叶背面小黑点为多(叶面为分生孢子盘,叶背为子囊壳)。
病原及发病现状
该病为真菌性病害,是由围小丛壳菌侵染所致。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潜伏在地越冬,第二年春季温湿度适宜时形成分生孢子进行侵染。本菌特点是生长季节也可形成大量有性态,即子囊壳。高温高湿的条件有利于发病。北京地区4-10月份皆有发生。栀子花的苗木在调运途中,通风不良,湿热的环境,发病率较高。
防治方法
1、及时清除病落叶,并集中销毁,减少侵染源。
2、药剂防治。发病前喷施1%波尔多液,保护植株不受侵染;发病期间可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
3、发病初期可用硫硫酸亚铁(黑矾)30-50倍液浇灌根际土壤,或用“矾肥水”(硫酸亚铁2.5千克、豆饼5千克、猪粪15千克混合沤制,经10-15天发酵腐熟后施用)与清水间隔浇灌。也可用0.1%-0.2%硫酸亚铁水溶液喷洒叶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