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苜蓿草的青贮收获与加工工艺过程牧草青贮根据原料的含水率通常分为三类,即高水分青贮,含水率在70%以上;凋萎青贮,含水率在60%~70%;及低水分青贮,含水率在40%~60%。豆科牧草鲜草中粗蛋白质含量较高,当原料的含水率较高时,容易发生霉变或造成养分流失,因此,最好采用低水分青贮。低水分青贮(又称半干青贮)主要是渗透压的作用,由于植株的含水率降低,增加了植物细胞汁液渗透压,从而抑制了酪酸菌等不良微生物的繁衍,阻碍了酸的产生和蛋白质的分解。其结果是:在有机酸形成数量少和pH值较高条件下能稳定青贮质量。当青贮料贮藏良好状态下,其糖分和蛋白质的分解比例少,而其较多部分作为饲料原成分在饲料中保存下来。2.拉伸膜裹青贮技术是通过采取萎蔫措施使牧草水分含量降至45%~65%之后打捆,采用青贮专用塑料拉伸膜将草捆紧紧裹包起来,将它放在特制的机器上裹包草捆时,通过拉伸膜回缩,使膜紧紧地裹包在草捆上,从而达到了密封效果,抑制了酪酸菌的繁殖。它与常规法的细切萎蔫牧草后,以半干状态装填塔式、壕式、堆式青贮设备内的原理一致。在制作中将原料立即裹包起来,进入密封状态,保持厌氧条件。3.普通青贮收获工艺普通青贮收获工艺在苜蓿摊晒后分为两种工艺。第一种加工工艺(即捡拾切碎、运输、入窖),由于捡拾切碎属复式作业,即在饲草捡拾作业时完成饲草的捡拾与切碎作业,同时将切碎后的饲草抛掷于运输车中,在田间完成两项工序,切碎后的饲草由于密度增加,也使机具的运输成本降低,效率提高,而且运后的饲草可直接入窖进行青贮。第二种工艺为目前大都采用的加工工艺,其与第一种工艺的最大区别为:捡拾运输后的饲草需人工辅助后切碎入窖;运输密度比切碎密度低50%。4.苜蓿低水分青贮特征苜蓿在我国由于种植地域的不同,每年可收获3~4茬,但在我国任何地方生产苜蓿草都存在雨淋与落叶的损失问题,其损失一般都在20%左右,采用低水分青贮可以解决苜蓿收获后的干燥与贮存问题。苜蓿低水分青贮有如下的特征:①使用机具适当,可以减少苜蓿的田间损失;②减少因不利气候条件下的延期收获,并利于下茬苜蓿的再生;③便于家畜的饲养与饲喂;④青贮制成后的营养成分损失少,可稳定地连续延用数月、数年。尤其是拉伸膜裹青贮技术,除具有普通青贮的优点外,可以节省人力;收获过程中营养物质损失少,操作方便易行,制作、贮存的地点灵活,可以在农田、草地,也可以在饲养场内或周围任何地方制作,不需要固定青贮设备;无须担心二次发酵的危险,取料方便;膜裹青贮由于没有汁液渗透现象,不存在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等等。5.传统的青贮与膜裹青贮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成本传统的青贮料是切碎青贮,一旦从青贮塔(窖)中取出,便易于变质,故不适于远途运输,一般只能就地生产,就地饲喂。而拉伸膜青贮值得注意的问题:①运输及装卸过程中拉伸膜破损问题;②拉伸膜裹青贮料的草捆密度在0.3~0.4吨/立方米,单从密度考虑,运输过程中对车辆是不会产生装载不足问题,但由于青贮料的含水率较高,干物质含量低,因此,长距离运输时,干物质与运输费用之比太小,经济性较差。膜裹青贮技术存在问题:裹包机使用方法和选择拉伸膜上出现失误时,容易造成密封性不良等问题;不同草捆之间水分含量参差不齐,很难掌握适当的供给量。发酵品质参差不齐,饲料供给设计难;与细切青贮相比奶牛的适口性下降;整个制作过程属于机械化操作,需要大马力拖拉机等设备,为此需要增加初期投资;青贮料供给过程中如果不细切直接饲喂损失增多;且废旧拉伸膜的处理回收仍未很好地解决,它会造成白色污染,引起家畜误食现象。拉伸膜裹青贮的生产成本为每吨150元左右。6.高温快速干燥与加工技术苜蓿在自然条件下晾晒,干草中蛋白质等营养成分损失较大,为使营养成分损失降低到最少,发明了快速干燥技术。7.快速干燥分为常温通风干燥、低温通风干燥、高温快速干燥三种。低温通风干燥的气流温度为50~150℃,高温快速干燥的气流温度一般在450~1000℃,苜蓿的最终含水率由70%降至14%。8.高温快速干燥是将刈割后的苜蓿,经压扁、切碎(3~5厘米)后喂入450~1000℃的热风干燥器中;压扁、切碎的目的是增大物料表面面积,最终达到茎、叶水分干燥一致的目的。而物料的干燥时间和干燥均匀性则与干燥机的工艺、结构有关,比较好的干燥机,由于设有物料均料装置,干燥时热风能与物料充分接触,干燥时间在1~2分钟即可达到苜蓿最终含水率的要求。而一般的干燥机干燥时间在3~5分钟。9.苜蓿高温快速干燥的关键是热源,国外热源一般都是燃油热风炉,而国内热风炉受国情所限,大都采用燃煤间接加热风炉,燃煤热风炉的关键技术问题是热风炉的使用寿命与炉体产生的热量能否达到饲草干燥的技术要求。10.高温快速干燥后的苜蓿一般都有压块设备与之配套。目前国内压块技术有两种代表产品,一是压制成苜蓿小草块(25×25×30毫米),压制密度为1.2吨/立方米左右;二是饲草的大草块压制技术(250×250×700毫米或300×300×700毫米),压制的饲草密度为0.8吨/立方米左右。11.快速干燥加工工艺特点快速干燥的饲草,粗蛋白的损失小于10%,胡萝卜素的损失小于8%,而且经过压制后的饲草品质一致,易于贮藏,可满足大规模动物饲养的要求,促进了饲草的商品化发展;由于压制后的饲草密度大大增加,因此,运输费用比较低;对于大草块密度的饲草,由于压制前已进行了切碎加工,动物采食方便,饲草的利用率高。但快速干燥设备的一次性投入较大,加工成本较高,一般吨加工成本为150元。饲草在高温快速干燥过程中,虽蛋白质保留较多,但芳香性氨基酸却有所挥发,而保留下来的蛋白质也会出现老化现象,与自然晾晒的饲草相比,产品的消化率和适口性均有所降低。12.选择苜蓿加工工艺与配套技术时,应注意的问题(1)草产品的加工目的。饲草加工的最终目的都是最大限度地保存饲草的营养成分、增加饲草的附加值,便于利用与贮存等,但有些加工方法加工的草产品属饲草加工的中间产品,本身不能或不易被动物直接利用。如二次压块技术加工的饲草草块和高温快速干燥加工的高密度小草块,用其直接饲喂牲畜时,由于饲草交织嵌错紧密和密度太高,导致牲畜直接采食困难或浪费过高,产品必须经过二次加工。因此,这类产品的加工目的就是为解决饲草的运输和储存,其本身不是最终加工。(2)苜蓿的刈割时间与地域气候。我国地域辽阔,适合苜蓿种植的省份较多,一般年收获在3~4次。但不同刈割收获时间与气候条件对苜蓿的加工影响很大,对每年6~9月降雨较多的地区,加工苜蓿应考虑青贮和人工快速干燥技术。(3)加工成本。加工成本的高低是苜蓿草产品能否成为商品的关键环节,因此,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必须综合考虑。如人工快速干燥技术,其设备的一次性投入较大,但设备可全天候运行,苜蓿刈割收获后不影响下茬苜蓿的再生,而且有的成套设备各单机可独立工作,在非雨季时,晾晒后的苜蓿饲草可直接破碎压块,加工费用可成倍降低。自然晾晒加工工艺成本虽低,但机具的作业次数较多,据北京地区测算,每加工压块1吨自然晾晒苜蓿草成本也达120元。(4)商品化程度。商品化苜蓿应考虑养分成分与质量的稳定;饲喂是否方便;运输成本较低;易贮存保管等。对规模化饲养来说,饲草饲料的改变会影响动物瘤胃内微生物菌群的变化,进而影响动物的生产性能。因此,规模化饲养程度越高,其对饲草商品化要求的程度也越高,同时,规模化饲养程度越高,对饲草的需求量也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