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性状选择技巧

编辑:Berg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大多数目标性状与选择性状是一致的,如产仔数、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但有些性状却不是这样,如瘦肉率这个目标性状的相应选择性状通常是背膘厚或眼肌面积。

猪的选择性状

目标性状与选择性状 数量化育种目标或综合育种值中所包含的性状称其为目标性状

。为了使这些性状获得较大的遗传进展,必须选用几个性状作为选择标准组成选择指数, 通过指数选择达到提高综合育种值之目的。

大多数目标性状与选择性状是一致的,如产仔数、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但有些性状却不是这样,如瘦肉率这个目标性状的相应选择性状通常是背膘厚或眼肌面积。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对目标性状和选择性状的划分也是相对的,如背膘厚一般作为选择性状,但有时也可认为是目标性状,在确定选择性状时要遵循以下原则:①选择性状必须是活体容易度量的;②选择性状应具有较高的遗传力,这样性状的加性效应值大,选择的准确性高,遗传改良效果好;③选择性状必须与目标性状间有较高的遗传相关,只有这样通过对选择性状的直接选择,才能使目标性状获得期望的相关选择反应。

现行的选择性状

在瘦肉型猪的育种中,主要日的在于提高猪的瘦肉率,降低瘦肉生产的成本和提高生产的速度,这一点尤其在我国更为主要。为此,瘦肉率(量)、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就成为需要改良的主要目标性状。

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

对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的选择有两种考虑:一是同时利用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两个性状的信息,对它们进行直接选择,遗传改良效果好;二是只考虑使用日增重,这是基于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间具有较高的遗传相关(rA=-0.7),选择日增重可两者都得到遗传改良, 再者是日增重的遗传力稍高于饲料转化率,对其选择可得到较好的效果。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日增重易于度量,而饲料转化率的度量误差较大,不易准确计量。除非在性能测定站进行单栏测定,或采用先进的自动饲喂系统,如丹麦利用脉冲转化器饲喂系统(ACEMA

瘦肉率

用活体背膘厚作为选择性状。活体背膘厚有较高的遗传力(0.4~0.6),与瘦肉量(率)间有较强的遗传相关(-0.5~-0.7),因此,选择活体背膘厚可使瘦肉率得到显著的遗传改进,这一点已被众多选择试验结果所证实。而且,活体背膘厚与饲料转化率间存在一定遗传相关(0.23), 背膘朝薄的方向选择有利于饲料转化率的改善。背膘厚与日增重近似于独立遗传,对其中一个性状的选择不能代替另一性状的选择。因此,在选择指数中包括它们是合适的。在80年代,世界各国在后备猪中使用的指数,都包括了日增和背膘厚。

为了简化测定工作,活体背膘的测点可以只测最后肋骨处离背中线4cm 处的膘厚或边膘(离背中线8cm处)。该两点的膘厚与瘦肉率的相关分别为-0.67与-0.66 。而且此点活体测量容易确定,是理想的测量部位(彭中镇,1994)。

繁殖性状与肉质性状

近年来,养猪发达国家都开始重视繁殖力和肉质的选择,尤其是BLUP法应用于猪育种值的估计已将它们包括在育种目标中。通常是母系猪种将产仔数包括在综合育种值中,而父系猪种将肉质性状包括在其中。繁殖性状目前趋向于选择总产仔数:肉质性状有两类,一是与pH值相关的性状如系水力、肉色等,二是肌内脂肪含量。丹麦选择肌内脂肪含量,瑞典采用pH值和肉色。

另外,一些国家也开始考虑对采食量和结实度的选择。

未来的选择性状

过去欧洲国家对猪育种规划,主要着眼于遗传力较高的瘦肉生长性状和饲料转化率。Ollivier等(1990)认为,在瘦肉率和饲料转化率等已取得显著的遗传进展,而肉质下降以及忽视对繁殖力选择的情况下,目前应当重视对瘦肉的生长、肉质和繁殖力的选择,同时对猪育种目标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变化进行分析。

从长远的利益看,过分地强调自由采食条件下饲料转化率和瘦肉率的选择,将导致猪的食欲下降,可能成为今后猪遗传改良中的一个限制因素,因此,食欲应作为今后的选择性状。

De Vries和Kanis(1994)在对猪育种目标(包括短期与长期考虑)的研究中指出,开放的世界和特殊的市场将要求不同的育种目标和丰富多彩的系群。因此,对于瘦肉生长不仅要考虑生长速度和胴体品质(如背膘厚、肉脂比等),而且重视对采食能力、消化能力和(与活动相关的)维持需要的选择,繁殖性能除产仔数外,还要包括母猪使用年限和发情性状(初情年龄和断奶至发情间隔)。从养猪业的长期利益出发,要考虑公众接受能力(pub1ic acceptance),这意味着不仅要重视产品质量而且要重视生产质量(quality of production)(如抗病性)。

基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对于我国猪的遗传改良,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将以提高生长速度和瘦肉率,以及保持母猪高的生产力是育种主攻方向。为此,选择性状应以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和背瞟厚为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