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母牛流产的几种常见传染病

编辑:Bess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引起孕牛流产的病因有很多,如实质性病变、内分泌紊乱、泌乳过度、孕期营养不良、年龄过大、高温逆境、怀孕后误配、遗传性疾病及染色体畸变等。但临床上最多见的还是因微生物感染而导致的流产,这类流产症状复杂,不易确诊。为了便于针对病因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这里将引起孕牛流产且易被忽视的传染性疾病择要综述如下。1布氏杆菌病病原体为牛型布鲁氏菌,也叫流产布氏杆菌。1.1症状特征布氏杆菌可以在数日内侵入附近的淋巴结内,由此进入血液中引发菌血症,导致体温升高;在牛体免疫机制的影响下,菌血症可以自动消失,经过长短不等的间歇期后,细菌反弹,又可再度发生菌血症。因此,母牛感染布氏杆菌后的主要表现是弛张热,但在临床上常常会被忽略。有些患牛可能出现非化脓性滑膜炎,表现为关节肿痛、持续高温,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1.2流产特征孕牛流产前数日乳房肿大,流出类似初乳性质的乳汁;阴唇肿胀,荐部与胁部下陷;用开膣器打开阴道,可观察到阴道黏膜上有小米粒大的红色结节,阴道内有灰白色或灰色黏性分泌液。流产时,胎水一般比较清,但有时混浊并含有脓样絮片。流产后常发生胎衣滞留,会在1~2周内从阴门内排出污灰色或棕红色、气味恶臭的分泌物。可发生于怀孕期的任何时期,但在怀孕后第5个月至第8个月最多见。流产有一定的规律性,初次流产时,流产率高达30%~50%,甚至80%以上,随后病情缓和。流产后的母牛经过2~7周的康复后,可以再次怀孕。1.3病变特征胎衣呈黄色胶冻样浸润,表面覆盖糠麸样纤维素性絮片和脓汁;有的胎衣增厚,表面散布出血点。绒毛叶贫血呈黄色,有的覆盖灰色、黄绿色纤维絮片,有的覆盖脂肪样渗出物。胎儿皮下呈出血性浆液性浸润,脐带肥厚,淋巴结、脾脏肿大,表面有坏死灶,肺内有散在的炎性病灶,真胃内有淡黄色或白色黏液,胃肠道、膀胱浆膜下有点状或线状出血。子宫黏膜和绒毛膜之间存在淡灰色污秽不洁的渗出物和脓块,绒毛膜上有大量出血点。1.4药敏特征布氏杆菌对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土霉素、金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敏感。病畜用以上药物可以治愈。2沙门氏菌病牛的沙门氏菌病主要由鼠伤寒沙门氏菌和都柏林沙门氏菌感染引起,其它沙门氏菌引起的感染很少见。2.1症状特征沙门氏菌在牛肠道内生长繁殖释放出的有毒物质,能够刺激肠道黏膜,使肠管蠕动增强,导致上皮细胞发炎、坏死,肠道血管出血。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是高热(40℃~42℃),食欲废绝,呼吸困难,剧烈腹痛,严重腹泻,粪便水样、恶臭,粪内含有血块、纤维素碎片。2.2流产特征因患沙门氏菌引起的母牛流产,多发生于怀孕的第4个月至第9个月,常见于第6个月。流产后常见胎衣滞留,并出现子宫炎、乳房炎、关节炎、肺炎等继发症状。2.3病变特征病牛真胃及小肠内有弥漫性炎症,肠黏膜潮红、出血、脱落,小肠末端、回盲口、盲肠、结肠等处覆盖有干酪样坏死物,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出血,脾脏明显肿大,肺内有炎区,肺尖叶、心叶有大范围的实质病变,肝脏颜色变淡,胆汁浓稠、浑浊。2.4药敏特征病畜可以使用金霉素、土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磺胺增效剂及磺胺药物配合治疗,能取得一定疗效。3衣原体感染病原体是衣原体属中的鹦鹉热衣原体。3.1症状特征精神沉郁,高热,呼吸困难,咳嗽,鼻流黏液;有时表现脑脊髓炎症状,如:共济失调,流涎,腹泻等。流产后多伴有乳房炎、子宫内膜炎。3.2流产特征多集中在第6个月至第9个月,个别牛发生于怀孕的第4个月至第6个月。一般只发生一次。3.3病变特征流产后的胎儿呈血红色,皮下水肿,胸水呈淡红色;胎盘黄褐色,子叶坏死,绒毛水肿呈胶冻样。3.4药敏特征衣原体对四环素类药物敏感,早期感染的病畜可以使用四环素治疗,红霉素也有一定疗效。4棒状杆菌病牛棒状杆菌病分为化脓棒状杆菌病和肾棒状杆菌病两种。4.1症状特征经伤口感染,往往先出现伤口化脓、破溃,流出绿色浓稠的脓汁,溃疡灶边缘不整齐,底部呈灰白色或黄色。化脓棒状杆菌感染后,可引起化脓性肺炎、多发性淋巴结炎、子宫内膜炎等,发生子宫内膜炎后最容易引起流产。流产后也伴有胎衣滞留,甚至出现严重的子宫内膜炎、乳房炎和嗜睡症状,直肠检查可见输卵管发炎或粘连。肾棒状杆菌病主要侵害肾脏,临床特征为血尿。排血尿之前多有发热、食欲减退、频频排尿、尿液浑浊等症状。后期病牛呈现贫血、消瘦,最终因衰弱致死。4.2流产特征棒状杆菌感染引起的母牛流产可发生于母牛怀孕的各个时期。流产前表现明显的子宫内膜炎或肾炎症状,流产后多会发生胎衣滞留。4.3病变特征化脓棒状杆菌可引起牛的多发性炎症和皮下脓肿;肾棒状杆菌主要引起肾脏严重肿大,表面有灰黄色坏死灶和化脓灶,肾盂增大,肾乳头坏死。除此以外,膀胱壁增厚,内有纤维素沉着和脓汁、脱落的坏死组织;输尿管扩张、肥厚,混有脓汁或坏死灶。4.4药敏特征病原体对青霉素敏感,可以使用青霉素和广谱抗生素治疗,效果良好,但治愈后常会复发。5李氏杆菌病病原体是单核细胞增多李氏杆菌,主要是I型和4b型。5.1症状特征多为散发。病初体温稍有升高,不久即出现神经症状,嗜睡,不听使唤,单侧颜面神经麻痹,摄食吞咽困难,下唇下垂,口流涎,耳朵下垂,眼睛半闭,头颈弯向对侧,不停歇地做圆周运动,有时一直向前走,遇到障碍物后也不知后退或掉转方向,而是停步将头抵于障碍物上。1~2周后全身衰竭,倒卧于一侧,无法翻身,人为强行给予翻身后,又很快自动反转过来,神志昏迷,四肢做游泳状划动,最终会因衰竭而死。5.2流产特征多发生于怀孕的第5个月至第8个月,流产后胎衣滞留,出现子宫炎。5.3病变特征子宫内膜充血,以至广泛性坏死,剖检可见脑膜充血、水肿,脑干变软,有小脓灶;因败血症死亡的病牛,除败血症变化外,尚见肝脏坏死。胎盘子叶常见出血、坏死。5.4药敏特征李氏杆菌对青霉素、链霉素、磺胺嘧啶钠、长效磺胺比较敏感,治疗效果理想。6病毒性腹泻由披盖病毒科瘟病毒属的黏膜病毒引起,又叫病毒性腹泻-黏膜病。6.1症状特征该病常年均可发生,但冬春季节多发。病牛体温升高达40℃~42℃,可持续2~3天,流鼻涕,咳嗽,口腔、鼻、唇、乳头溃疡,流涎,呼出的气体恶臭,蹄冠和趾间糜烂、溃疡、跛行。主要特征是腹泻:慢性病例出现持续性或间歇性腹泻,急性者呈现不可遏止的腹泻,粪便水样、恶臭、混有气泡,后期排出的粪便混有血液、纤维蛋白、黏膜碎片等,在1~3周内死亡。呈隐性感染的病牛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临床感染率却比较高,如云南楚雄洲2002年牛病毒性腹泻的血清学阳性检出率,水牛为16.0%,黄牛达18.1%。6.2流产特征发生于怀孕的每个时期。慢性患牛,在妊娠期前4个月,可经胎盘垂直感染胎儿,造成持续感染。孕牛有时会产出有先天性缺陷的犊牛,犊牛多因发育不良呈现出轻重不同的共济失调。6.3病变特征主要是鼻镜、齿龈、上腭、舌面、食道、胃黏膜呈现水肿或糜烂,严重病例口腔内就象被煮过一样,真胃幽门出血、水肿、溃疡或坏死,小肠特别是空肠和回肠黏膜有卡他性、坏死性炎症,蹄冠和趾间糜烂、溃疡。其中,食管糜烂最为典型,也具有诊断意义:烂斑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沿纵褶呈纵行直线形排列。6.4药敏特征各种抗生素和抗菌药物均无效,使用抗生素和磺胺药物只能减少继发感染。临床上应用抗病毒药金刚烷胺、甲金刚烷胺有一定疗效。7弯曲杆菌病病原体为牛胎儿弯曲杆菌。7.1症状特征一般多发生于冬季,主要表现腹泻,又叫“冬痢”。弯曲杆菌主要存在于母牛的生殖道、胎盘、流产后的胎儿组织中。母牛可经自然交配或人工授精感染。病菌在10~14天后可侵入子宫、输卵管内,在其中繁殖,引起子宫和输卵管的炎症。病初阴道呈卡他性炎症,黏膜发红、黏液分泌量增加,可持续3~4个月,黏液有时较为清澈,有时则比较浑浊。7.2流产特征母牛生殖道的恶性变化可导致胚胎早期死亡并可能被母体吸收,从而使母牛不断发情并接受交配,有的于感染后第2个情期即可受孕,有的却经过8~12个月仍然不能受孕,大多数母牛可于感染后第6个月再次交配受孕。若母牛腹内的胎儿死亡较迟,则会发生流产。流产多发生于怀孕后的第5~6个月,流产率为5%~20%。早期流产的胎衣可自行排出,5个月以后流产的大多会出现胎衣滞留现象。7.3病变特征母体子宫颈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阴道检查可见黏膜潮红、黏液增多,有时炎症可波及阴道。以胎盘严重瘀血、水肿、出血为显著特征。胎儿皮下组织广泛性胶样浸润,胸水、腹水增多,多数脏器表面及心包有纤维素性物粘连,肝脏浊肿、硬固,表面有淡黄色伪膜,有的肝脏有坏死灶,肺水肿。7.4药敏特征病原体对链霉素、四环素类抗生素、红霉素等敏感,对杆菌肽、多粘菌素、新生霉素等有抵抗力。临床上使用红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黄连素、呋喃唑酮等药物可以治愈。
    标签: 流产 特征 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