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鉴别和防治犊牛大肠杆菌病

编辑:Berg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犊牛大肠杆菌病又称犊牛白痢,是由特定病原性大肠杆菌(o78最多)引起初生犊牛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呈急性败血病或排白色稀便为主要特征,轻者影响犊牛生长发育,重者造成死亡.该病主要侵害10日龄以内的新生犊牛,特别是生后1~3日龄的幼牛最易发病。    1发病诱因    大肠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可随母牛乳汁和其他污物进入犊牛胃肠道.当新生犊牛抵抗力不强(特别是未获得初乳抗体的犊牛)或发生消化障碍时,便可引起发病.母牛营养不良、运动不足,致使乳汁质量不佳,牛舍卫生条件差、小气候变化剧烈等应激、不利因素均可促使本病的发生和传播.本病多发生于冬春季节舍饲期间,且多呈地方性流行,而放牧季节很少发病。    2临床症状    该病潜伏期很短,仅几个小时,根据病犊的症状和病理发生情况,临床上该病有3种类型。    2.1败血型    多发生于2~3日龄的初生犊牛,呈急性败血病症状.病犊表现发热,精神不振,间有腹泻,常于症状出现后数小时至一天内急性死亡.有时病犊未见腹泻就突然死亡,从血液和内脏易于分离到致病性血清型的大肠杆菌。    2.2肠毒血型    本型较少见,主要发生于生后7日龄吃过初乳的犊牛,由于特异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在肠道内大量增殖并产生肠毒素吸收入血所致.病犊常无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如病程稍长,则可见到典型的中毒性神经症状,先是不安、兴奋,后来沉郁、昏迷,最后衰竭致死.死前多有腹泻症状。    2.3肠型(白痢型)    1~2周龄的犊牛多发.病初犊牛体温升高达40℃,数小时后开始下痢,粪便初期如粥状、黄色,以后呈水样、灰白色,并混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凝血及泡沫,有酸败气味.病的末期,病犊肛门失禁,高度衰竭,卧地不起,体温降至常温以下,最后因脱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于1~3d内虚脱而死亡.如及时治疗,一般可以治愈。不死的病犊,恢复缓慢,发育迟滞,并常发生脐炎、关节炎或肺炎。    3病理变化   败血症或肠毒血症死亡的犊牛常无明显的病理变化.白痢型死亡的犊牛,机体消瘦,黏膜苍白,眼眶下陷,肛门、尾部及后肢被稀粪污染.真胃内有大量的凝乳块,黏膜充血、红肿,并覆有胶状黏液,皱褶部有点状出血.肠内容物常混有血液和气泡,恶臭.小肠黏膜充血,在皱褶部有出血,部分黏膜上皮脱落.直肠也可见有同样变化.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肝脏和肾脏苍白,有时有出血点,胆囊内充满粘稠、暗绿色胆汁.心内膜有出血点.病程长的病犊,还可见到肺炎及关节炎变化。    4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细菌学检查.菌查的取材部位,败血型为血液、内脏组织,肠毒血型为小肠前部黏膜,肠型为发炎的肠黏膜.采取病料划线于麦康凯平板上培养,挑取红色菌落,作溶血试验或生化试验,以确定是否是大肠杆菌.再用大肠杆菌因子血清,鉴定其抗原构造,如为常见病原大肠杆菌的血清型,即可做出诊断结论.若不是常见的致病菌血清型,可做肠毒素检查及复归试验.此外,在诊断时应注意与其他有腹泻症状的疾病相区别.    4.1牛沙门氏菌病    该病主要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又称犊牛副伤寒.主要侵害1~2月龄犊牛.临床上以发热、下痢为主要特征,粪便带血、恶臭;胃肠黏膜和浆膜上有出血斑。    4.2犊牛梭菌型肠炎    该病是由魏氏梭菌外毒素引起幼犊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临床上以畸形死亡和排血便为特征,主要病变是小肠黏膜坏死。    4.3新生犊牛病毒性腹泻    该病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腹泻综合征.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多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牛犊;冠状病毒感染的病例,多见于2~3周龄犊牛.临床上均以精神萎靡、厌食、呕吐、腹泻(粪便呈黄白色、液体)和体重减轻为主要特征。    4.4牛球虫病    该病是由多种球虫引起的一种肠道原虫病.临床上以恶臭的血痢和直肠、大肠或盲肠黏膜有出血性炎症和溃疡、坏死为主要特征.取直肠黏膜刮取物和粪便涂片镜检,可发现大量球虫卵囊。    4.5牛冬痢    又称牛黑痢,是由空肠弯杆菌引起牛群在秋冬季节舍饲期间暴发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有时冠状病毒参与致病.大小牛都可感染,但成年牛病情严重.临床上以排水样棕色稀便和出血性下痢为特征,但全身症状轻微,很少死亡。    5防治措施    5.1改善环境卫生    保持牛舍特别是产房清洁、干燥,及时清除粪便和污物,并经常进行消毒,铺垫干燥褥草;接产时严格处理脐带。    5.2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妊娠母牛的饲养管理,饲料配比适当,给予足够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饲料,勿使饥饿或过饱,确保母牛有良好的营养水平,使其产后能分泌充足的乳汁,以满足新生犊牛的生理需要.母牛乳房要保持清洁.有条件时,可于产前接种大肠杆菌菌苗.犊牛出生后,一定要让其及早(12h内)吃上初乳。    5.3药物治疗    发病后及时治疗,可内服高锰酸钾水,每次4~8g,配成0.5%水溶液灌服,每天2~3次.或用经药敏试验对分离的大肠杆菌血清型有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如土霉素、链霉素或硫酸新霉素等,按每千克体重30~50mg,每日内服2~3次,连服3~5d,每次还可配合小苏打3~6g内服;或以每千克体重10~30mg的剂量肌肉注射,每日2~5次;或内服痢特灵(每千克体重5~10mg,分2~3次服,连用3~5d)、磺胺咪(每次10~20g,每天2~3次)等药物。    5.4补液    根据病犊牛脱水程度可适当补液.当犊牛有食欲或能自吮时,可给予口服补液盐(氯化钠3.5g,氯化钾1.5g,碳酸氢钠2.5g,葡萄糖20g,加常水1000m1),让犊牛自由饮用.不能自吮时,可用6%低分子右旋糖酐、生理盐水、5%葡萄糖、5%碳酸氢钠各250ml,氢化考的松100mg,维生素c10ml,混溶后,给犊牛一次静脉注射.轻症每天补液一次,重危症每天补液两次.补液速度以30~40ml/min为宜.危重病犊牛也可输全血治疗.一般可以选择病犊牛的母牛血液,用2.5%枸橼酸钠50ml与全血450ml混合后一次静脉注射。    5.5调整胃肠机能    可用重新水合技术以调整犊牛胃肠机能,其配方为:葡萄糖67.53%,氯化钠14.34%,甘氨酸10.3%,枸橼酸钾0.21%,磷酸二氢钾6.8%.称取上述制剂64g,加水2000ml,即成等渗溶液,喂药前停乳2d,每天喂2次,每次1000ml.对下痢不止者,可内服次硝酸铋(5~10g)或活性炭(10~20g)。还可用复方新诺明,每kg体重0.06g,乳酸菌素片5~10片,食母生5~10片,混合后一次内服,每天2次,连用2~3d,疗效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