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多少钱一斤?养殖技术有哪些?需要注意什么?

时间:2024-08-15 编辑:Carter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黄颡,属鲶形目,鲿科,黄颡鱼属的一种鱼类。分布于中国东部各太平洋水系,是一种典型的广食性鱼类。那么黄颡多少钱一斤?养殖技术又有哪些?需要注意什么?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黄颡多少钱一斤?养殖技术有哪些?需要注意什么?

黄颡多少钱一斤?

黄颡鱼根据其体型大小的不同,价格也略有不同。一般单条体重低于50g的,价格在10元一斤左右,介于50-150g的黄颡鱼价格在10-15元一斤,体重超过150g的黄颡鱼则15元左右。

黄颡多少钱一斤?养殖技术有哪些?需要注意什么?

养殖技术有哪些?

1.池塘准备

选择面积适宜,保水性好,进排水方便的池塘。放鱼前抽干池水,整平池底,挖除过多淤泥,清除掉池边杂草,每亩用150kg~200kg生石灰彻底清塘,5d~7d后用200kg腐熟的粪肥作基肥,加水1.5m左右,7d~10d有较多浮游动物出现时即可放苗。

2.苗种放养

放养的规格为3cm~3.5cm。放养密度要适宜,密度过大时影响成鱼出现规格,易出现规格不一致情况,并易造成发病,产量也难以提高,提高了成本;密度过小,虽然能明显提高出池规格,但池塘得不到充分利用,产量也难以提高,同样也影响效益。据我们的试验,每亩放养4000尾~6000尾较适宜。苗种下池前用10g/m3~15g/m3高锰酸钾或2.5%食盐水对鱼体消毒15min左右。

3.饵料投喂

黄颡鱼在小规格时有集群摄食的习性,鱼苗刚入池时进行驯食,养成定点吃食的习惯,可以提高人工饲料的利用率和增加黄颡鱼摄食强度。黄颡鱼食性为杂食性偏肉食性,饲养过程中要以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为主(含适宜蛋白量的全价人工饵料是保证黄颡鱼快速生长的措施),每3d~5d投喂部分鱼肉、螺蚌肉、动物下脚料等,补充黄颡鱼对动物蛋白所需。根据水温与天气情况以及鱼活动状况适时调整投喂量,一般为鱼体重的3%~7%。投喂时严格遵循“四定”的投喂原则。

4.水质管理

养殖过程中要经常加注新水,有条件时池塘配备叶轮式增氧机,溶氧较低时开机增氧。调节水质,做到“肥、活、嫩、爽”。透明度保持30cm左右。定期进行水质测定分析。

5.鱼病防治

黄颡鱼在养成中定期投喂药饵及泼洒外用药物防病。做好日常管理,经常巡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好各项记录。

黄颡多少钱一斤?养殖技术有哪些?需要注意什么?

养殖黄颡注意事项:

1.保持水体有较高的溶氧。黄颡鱼对池水溶氧要求较高,故混养时要求水质清新、溶氧充足,生长季节要适时加注新水,高温季节要勤换水,如保持微流水则更佳。

2.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和放养规格。根据水体饵料生物量,科学合理确定混养比例和放养规格,一般水体以混养30尾~60尾为宜,放养规格为3厘米/尾~4厘米/尾。若密度过大,规格过小,年底达不到上市规格。

3.池混养黄颡鱼后不再适宜混养其它肉食性鱼类,淡水沼虾、淡水螯虾的养殖池中不宜混养黄颡鱼。

4.养殖过程中,如发现黄颡鱼规格过小,说明鱼池中天然饵料生物量不足,可适当补放小杂鱼虾、家鱼夏花或投喂人工配制的专用黄颡鱼饵料。投喂人工饵料时,应先喂主养品种(投入浅水区),后喂黄颡鱼(投入深水区)。黄颡鱼有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投饵应以夜间为主。

5.蟹池中混养黄颡鱼,因河蟹、黄颡鱼在生态上处于相同的水层位置,容易引起两者生态位置竞争。因此,蟹池中必须保持充足的天然饵料生物,否则影响黄颡鱼饲养效果。可事先在蟹池中每亩投放螺蛳300公斤~400公斤以及部分怀卵的鲫鱼、抱卵的青虾,让其自然繁殖,供河蟹、黄颡鱼自由摄食。

6.黄颡鱼的病症与发病原因分析:病鱼主要为3-5厘米规格,发病时头顶部溃烂,红肿,穿孔,鳃充血,鳍条基部充血,离群独游或较长时间头朝上、尾朝下垂直悬于水中,且来回转动。该病是由车轮虫等寄生虫寄生引起的细菌性并发病。发病原因多为:(1)投放密度大,幼鱼粪便和排泄物增多,水质较差,鱼类长期处于半缺氧状态,加之活动空间减少,活动力减弱,使得寄生虫、细菌等病原更易感染寄生。(2)水质污染,水体pH值偏低,鱼感染机率增大。(3)轻防重治,缺乏防病意识,每月没有按时检查,预防鱼病,调节水体,改善水质,遇到天气骤变,鱼体摄食后,极易暴发鱼病,大量死亡。(4)饲料蛋白质含量较低,使得饲料系数增加,鱼体生长较慢,残饵、排泄物较多,造成了水体的二次污染,诱发了寄生虫、细菌等的感染。

7.黄颡鱼病的预防和治疗:用药宗旨:调节水体,改善水质,杀灭寄生虫,外消内服,综合防治由车轮虫寄生而引起的“一点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