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梭子蟹种苗生产技术

编辑:Julie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1)育苗设施日本梭子蟹的种苗生产主要采用原有的日本对虾育苗池,即在50~200立方米的水泥池中进行,或采用育鱼苗用的50~100立方米纤维玻璃钢池来进行育苗。同时配备充气、供水、控温、自动发电自动投饵机等一系列电气化设备。(2)亲蟹的选择及孵化日本梭子蟹的亲蟹一般来源于捕获自然海区的抱卵蟹,其体重在300~1000克,抱卵量约在40~450万粒。该蟹产卵的季节较长。育苗的季节也就选择在6月至7月。亲蟹一般选择体无外伤、健壮、腹部抱有牢固的卵块,卵呈黄橙色、橙色,最好为灰黑色(孵化前的卵)。选择好的亲蟹置于20C水温下、充氧运输,成活率可达100%。亲蟹运回后放入l一2吨的黑色塑胶桶中暂养。桶底有5~10厘米厚的砂(可让亲蟹潜入砂中),遮光、微充气、流水。在暂养期间要投喂营养较高的冻蛤肉、虾蟹肉、鱿、墨鱼肉作为饵料。在水炽18~28℃范围内,水温逾高,受精卵胚胎发育的速度逾快。当受精卵胚肿发育进入心脏搏动次数每分钟130次以上,胚体额棘出现淡紫红色的情况下,将1只亲蟹置入1个盛有0.5~1吨过滤海水的黑色塑胶桶或水泥池中,在静水、微充气、遮光的条件下进行孵化。为使刚孵出的幼体(z期)能摄食饵料,需投放轮虫到孵化桶中,密度为10、20个/毫升,同时加入20~30ppm的福尔马林来预防真菌病菌的出现。(3)幼体培育日本梭子蟹的幼体变态经过z期的若干次脱皮、M期的1次脱皮后变成C期(稚蟹期),C期经过1~2天饲养即可出池放流或中间育成。各期变态发育所需要的时间为,在22~26℃的水温也,Z1→Z2出池。各期的主要区别在于,Zl的第2颚足外肢刚毛数为4条,Z2为6条,Z3为8条,并在腹部有乳状突起,Z4为9~11条,腹部已有附肢出现。M已初具蟹的体型,但头胸甲前有剑额突出,尾部还没卷缩到腹底,C已具有成解的体型,日本梭子解幼体的饵料主要有小球藻、硅藻、微粒子饵料、人工配合饵料、轮虫、丰年虫无节幼体、冻虾蟹、蛤肉。为防止Z1变Z2及Z4变M时幼体因营养不足而出现脱皮变态困难导致死亡的事故,轮虫一般都经过用乳酸菌进行的二次培养及丰年虫无节幼体经过乌贼鱼肝油24小时的强化营养培育后才投喂。各期幼体投饵量参照表1.91。Z期:幼体的个体小,背额棘间长约1.34毫米,活动能力较弱。宜投喂硅藻、小球藻、轮虫及FP1#(微粒子人工饵料),充气量小。为保证幼体的成活率,水中轮虫量必需维持在10个毫升以上,每天要吸底排污,保持微流水,保证水质的良好。每天的换水量为30%。Z2~Z3期:幼体的背额棘间长,Z2为1.74毫米,Z3为2.29毫米,活动能力稍强。除投喂zl期的饵料外还增投卤虫无节幼体,充气量稍强。每天换水量占水体的30~50%,吸底。Z4期:幼体背额棘间长3.15毫米,个体较大,活动能力强。投喂的饵料除保证Z3的品种之外,同时还可以适当的增加投喂打碎的蛤、虾、蟹肉等。为保证水质良好,将换水量增加到50~100%。在Z4脱皮变态到M时,幼体需要充足的氧气,所以充气要呈强烈状态,同时在变态完成后幼体M需要约1小时左右才能自主活动,所以为防止互相残食,水中的饵料一定要充足才能保证幼体的生存率。M期及C期:此两期幼体已经具有发达的鳌足,一般能摄取大于自身1~2倍的碎肉。所以饵料除投喂少量的卤虫无节幼体外,要大量投喂人工配合饵料、冻虾、蟹、蛤肉。幼体的个体较大,M期的全甲长1.38毫米,C期的头胸甲宽,C14.2毫米,C2为6.9毫米,活动能力很强,常因饵料不足而互相残杀,而降低生存率。因此此时期的饵料要充足,同时为了保持水质的良好,将换水量增加到100~200%。幼体培育到Cl、C2期时,为避免稚蟹的互相残杀,提高育成苗的数量,必须及时出池。出苗计数按重量法进行计数。出池的苗一般放入0.5―1吨的可封口塑胶桶中,充氧运输。运输的苗密度按每立方米水体20~30万尾的数量进行装桶。
    标签: 幼体 饵料 充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