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技术

编辑:Evan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水稻白叶枯病俗称白叶瘟,是水稻上主要病害之一,该病在凤仪镇发病严重,对水稻危害性很大,是一种检疫性病害。水稻白叶枯病主要为害叶片,引起植株调萎至死亡,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水稻白叶枯病一旦发生,一般可减产10%左右,严重的可减产50%~60%,甚至90%。  症状:  (1)叶缘型:病斑多自叶尖、叶缘始,初为暗绿色水渍状,后扩展为短条斑,再沿叶缘或中脉向上下延伸扩展为长条斑,有的可直达叶基部或叶鞘,病健部分界明晰,呈波纹状,条斑从黄褐色最终转呈灰白色,故名白叶枯;  (2)急性型:叶片呈灰绿色,如沸水烫状,因迅速失水而向内卷曲呈青枯状,以上部叶片为多见。急性型主要发生于多肥栽培、感病品种和温湿度极有利于病害发展时。急性型症状的出现预示着病害正急剧发展;  (3)凋萎型:又称枯心型,多见于一些高感品种。常在移栽后15-25天稻株分蘖期显症。病株心叶或心叶下第一片叶先表现失水、青卷,极似螟害枯心,最后凋萎,随后其他叶片相继青萎。稻苗主茎及分蘖均可发病,终致枯死,稻田出现大量死丛。病部常溢出大量菌脓,剖检叶鞘或茎基部,用手挤压,有黄色菌脓涌出;切片镜检,更可见维管束内充满细菌。  发病特点  白叶枯病菌主要在稻种、稻草和稻桩上越冬,附近土壤中。播种病谷,病菌可通过幼苗的根和芽鞘侵入。病稻草和稻桩上的病菌,遇到雨水就渗入水流中,秧苗接触带菌水,病菌从水孔、伤口侵入稻体。用病稻草催芽,覆盖秧苗、扎秧把等有利病害传播。水稻秧田期由于温度低,菌量较少,一般看不到症状,直到孕穗前后才暴发出来。病斑上的溢脓,可借风、雨、露水和叶片接触等进行再侵染。病菌经寄主水孔和伤口入侵致病。高温多雨,洪涝频繁最有利病害发生流行;肥水管理不当,偏施氮肥、深水灌溉、串灌、漫灌或稻田受涝,均易诱发病害流行;较易感病。  防治要点: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做好农业防治为主在选用抗病品种为基础,在减少菌源的前提下,狠抓肥水管理,辅以药剂防治,重点抓好秧田期的水浆管理和药剂防治。  1、用抗病品种,选用适合当地抗病丰产品种或从无病区留种,并做好种子消毒。  2、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和浅水勤灌,增强水稻抗病力排灌分开,适时晒田;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避免氮肥施用过迟、过量。  3、防止人为传播病菌。要在露水干后施药,严防露水大时施药;喷药时要遵循先防无病区,再防轻病区,最后防重病区这一原则,防止人工传播病害。  药剂防治:  1、大田发病初期和齐穗期开始喷洒20%叶枯宁可湿性粉剂,每亩用药100克,兑水50公斤,或5%菌毒清乳油300―500倍液。  2、对发病区域及周边未发区域,亩用25%叶枯灵(叶青双)100克或70%叶枯净100-150克对水50公斤喷雾,3-5天后再喷一次,连喷三次。  

    标签: 水稻 病害 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