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璧山县家兔患病十分普遍,且发病迅速,死亡率高,不仅给养兔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威胁着我县养兔业的发展。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对农村部分养兔专业大户、种兔场和散养农产的病兔进行调查,通过临床诊断、死尸解剖和实验室细菌学检查,确诊为家兔巴氏杆菌病。随即采取相应药物进行对比治疗及综合防治,筛选出最佳治疗药物:2-磺胺-5-甲氧嘧啶(SMD)、三甲氧苄氨嘧啶(TMP)、链霉素、Vc,共治疗病兔318只,治愈270只,好转28只,总有效率达93%,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治疗情况介绍如下供参考。1流行病学家兔巴氏杆菌病又称兔出败、兔清水症,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春秋两季是本病发病高峰期,常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以6周龄至9周龄家兔最易感染,死亡率高达80%~95%。35%左右的家兔自身鼻腔粘膜带有巴氏杆菌而不表现临床症状。病因:(1)新购兔或借兔配种将巴氏杆菌带入,迅速传染给易感兔而发病;(2)长途运输、兔过分拥挤、兔舍阴暗潮湿、饲养不当、气候突变等导致兔机体抵抗力下降,使寄生在兔体内的巴氏杆菌大量繁殖,毒力增强而发病。2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根据家兔感染巴氏杆菌的数量、毒力和家兔自身抵抗力以及侵入部位,主要可分为危害最大的全身败血症和地方性肺炎。2.1全身败血症2.1.1临床症状病兔精神沉郁,对外界刺激不敏感,食欲废绝,呼吸困难、急促,体温升高至40℃以上,鼻腔有粘性或脓性分泌物,有的发生下痢,临死前体温下降,四肢抽搐。病程短者1~3天死亡,病程长者可持续1~2周,最后消瘦、衰竭死亡。2.1.2剖检变化鼻粘膜、喉粘膜和肺严重充血、出血,且血液凝固不良,鼻腔有大量粘性或脓性分泌物。尤为特殊的剖检变化是:气管粘膜充血和出血,并有大量红色泡沫,肝、脾、淋巴结肿大和出血,心外膜、心耳、肠粘膜有大量出血斑点,胸腔有大量黄色积液。2.2地方流行性肺炎2.2.1临床症状病兔体温升高,精神萎顿,食欲不振,常以败血症告终,往往在晚上视检时还健康如常,次晨已死亡于兔舍内。2.2.2剖检变化呈急性纤维素性肺炎,肺膨胀不全、脓肿,表面有灰白色小结节,肺实质区出血,心包膜常被覆纤维素样物。3菌学检查从死亡的病兔中,取21例进行细菌学检查,结果有20例分离出多杀性巴氏杆菌。3.1涂片检查取心血、肝、脾组织涂片,美蓝染色后镜检,可见两端着色的小杆菌,无荚膜,为单个或成对排列。3.2分离培养将病料接种于鲜血琼脂平皿培养基上,24小时后生长出灰白色露珠样半透明小菌落。菌落湿润,表面光滑,边缘整齐,不溶血。取培养物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的小杆菌,无荚膜,为单个或成对排列。3.3动物接种随机采集4只病兔的肝、脾组织用生理盐水制成1∶10乳液,取上清液0.2ml接种6只小白鼠,6只小白鼠均在20~38小时内死亡。采心血染色镜检并分离培养,其形态、培养特性都与自然病例分离所得的细菌完全相同。4治疗4.1用不同的药物组合分成三组进行对比治疗。第1组链霉素3万u/kg、青霉素3万u/kg,Vc3~5ml/kg,肌肉注射,3次/日。第2组磺胺嘧啶0.2/kg加等量小苏打拌料饲喂;链霉素3万u/kg,Vc3~5ml/kg,肌肉注射,3次/日。第3组2-磺胺-5-甲氧嘧啶25ml/kg加三甲氧苄氨嘧啶(TMP,抗菌增效剂),拌料饲喂:链霉素3万u/kSVc3~5ml/kg,肌肉注射,3次旧。4.2治疗结果由表可见第3组疗效最好,治疗308只,治愈264只,无效20只;治愈率85.7%,总有效率93.5%。5防治措施5.1自繁自养建立无多杀性巴氏杆菌兔群是防止本病的最好方法,兔场尽可能实行自繁自养的原则,严禁随意引种。5.2把好购进关对新购进的兔只,应单独饲养半月,确定健康无病后,方可合群饲养。5.3加强饲养管理兔场严禁畜禽、外来人员进出,并在兔舍门前设消毒池,定期用0.5%的菌毒敌或3%~5%烧碱水消毒兔笼,并控制兔群密度。5.4预防接种和淘汰病兔仔兔断奶时肌肉注射兔瘟―巴氏杆菌二联苗,1ml/只,半年后再注射一次;经常对兔群进行检查,发现流鼻涕、打喷嚏、鼻腔周围潮湿、偏颈兔子及时隔离或淘汰。6小结6.1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兔出败,传染快,死亡率高,治疗不及时常造成损失。这主要与用药途径、药物剂量和药物选择有关。经多次临床实践比较链霉素、SMD、TMP、Vc配合治疗,效果最好。6.2药物配伍比例,2-磺胺-5-甲氧嘧啶与三甲氧苄氨嘧啶必须按5∶1配合用药,否则疗效不理想。6.3加强饲养管理,严格卫生制度,定期预防接种,一旦发病及时治疗。同时作好病兔的隔离和场地、笼舍的消毒。实践证明,只要按上述方法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就可以减少该病的发生,从而提高养兔的经济效益。